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吴伟业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
一卷。清丁毓瑛(生卒年不详)撰。丁毓瑛,字蕴如,江苏宜兴人。丁俊卿之女。左白玉(1820-1856)(字小莲)之孙媳。汪雪芬之子常熟言敦源之妻。清代诗人。世代书香,是清代一门三代能诗者,在闺阁中作为佳
一卷。清杨志元撰。志元字子尚,号耻庵,河南禹州(今河南禹县)人。是书为制科而作,取经史古文涉及四书典故者,辑为一编。或举一事,或举一人,颇能原原委委,纤细不遗。其意在使学者开拓心胸,新鲜耳目,广扩见闻
一卷。清何寿谦撰。寿谦广西藤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崇焕字元素,明末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抗御后金。崇祯二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氏星夜驰援,但崇祯帝中反
三篇。续 一篇。清纪大奎(1743-1822)撰。纪大奎,字向辰,号那慎斋。临川(今属江西临川)人。乾隆四十四己亥(1779)举人。曾任昌乐、福山、什邡等知县。撰有《老子约说》三篇,《续》一篇。清人研
二卷。明赵志皋编。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隆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四游稿》、《内阁奏题稿》。编灵洞山在兰溪东南十五里,为金华山分支。万历年间,赵志皋自岭南谪所归,买得灵洞山
不分卷。傅云龙撰。傅云龙,德清人。官隶候补道。所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以及纂喜庐丛书等。《河渠备征》傅氏钞本。不分卷,主要考证河道源流、脉络区域及各府州县有淀无淀。其引《畿辅安澜志》,记东西
残本一卷。隋杨上善(详见《黄帝内经太素》)撰注。据《唐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上善撰注,而宋以后即不见著录,散佚已久,更在《黄帝内经太素》之前。日本有传抄残本一卷,其卷首无“类成
二卷。清王棻(1829-1899)撰。王棻字子庄,号耘轩,浙江省黄岩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主九峰精舍及清献、文达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1898)赏加内阁中书衔。王棻论学不立门户,为文朴
十卷。清尹继善(1696-1771)撰。尹继善,字元长,号望山,大学士尹泰之子,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端。该诗集为毕沆、严长明选编,仅为全诗的十分之二三。继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