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学商兑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辨》的体例,摘录清代汉学家的诸种观点,然后一一加以辨驳。首卷为“溯其畔道罔说之源”;中卷为“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下卷为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儒先,而非实事者”。其所摘录者有毛奇龄《辨道学》、万斯同《儒林宗派》、朱彝尊《道传录》以及顾炎武、阎若璩、茅星来等诸家之说。所辨驳的问题有“河图洛书”,宋儒的理学、心学、禅说、道统论,清儒对朱熹《四书集注》的批评等,凡是清代汉学家在《易》、《书》、《诗》、《三礼》、小学等方面指责宋儒之处,皆加以辨驳。然而此书的宗旨是中宋学,黜汉学、否定乾嘉学派的考据,以维护程朱理学的地位,故所辨多有牵强,甚至强为辞说。但通过此书可以概见清代考据学的不足之处,掌握汉、宋之学所争论的主要问题。此书刊行,立即得到清代宋学家的赞扬,纷纷题辞,梁启超称此书为清代一极有价值之书。并且因此书刊行,汉学、宋学之争日起。此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有道光六年(1826)刻本、同治十三年(1874)重刊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槐庐丛书》本,《方植之全集》本。

三卷。清方东树撰。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此节首有序例及重序,又有姚莹、朱雅、陆继辂、沈钦韩、李兆洛、毛岳生、陶澍诸家题辞。书的主旨是排斥考证而崇尚义理,义理又独宗朱熹,朱熹以外也多所斥,对王阳明尤甚。按考证本来就是治学的一个方面,不是汉学所独有。自从惠栋治经标举汉学,江藩跟着撰《汉学师承记》,于是有汉学、宋学之分。东树所指的,是那种专治考证的人。书分三卷,首溯叛道罔说之源,次辨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再次为总论。对那些所谓诋诬唐宋先儒而非事实的人,历引黄震、焦竑、顾亭林、万斯同、毛奇龄、朱彝尊、阎若璩、臧琳、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昶、阮元、汪中、江藩、凌廷堪、焦循、庄炘诸人,一一辨之。所引大半为同时人,阮元还是他所客附过的府主。其言毫不逊避,对于臧氏《杂记》,惠氏《古义》尤其憎恶,是对汉学家的一大针砭。综观所论,不无当者。其时治汉学的人志傲气骄,轻易发言,不免授人以口实,而吹求周纳,怎么能没有缝隙呢?然而东树强词臆断,亦所不免。他指责别人多憎忌程朱,故意与之对立,可他自己不也是憎忌汉学,故意与之对立吗?戴震认为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代为古圣贤立言,此说本不谬。古今之义理哪有穷尽呢,因时救弊立言者,何妨补六经所未及,可是却硬要把宋儒所言的义理,当作孔子的义理,并且私造心传道统诸说,又举朱子以压倒群儒,恐不足以取胜,则援朝廷功令相胁制。实为浅陋。其书又繁而不简,故意炫耀博学。惟其中说:“为学而能堕于禅,此虽为圣学之害,然大段已是上乘人物。若其余则皆溺于货色忿欲私曲邪佞者也。如曰不然,请各扪心自反。”当时治汉学诸儒,在持躬行己方面确实有所不足,方氏此语,是有感而发的。有道光十一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古学偶编

    一卷。旧本题潜山张絧撰。不著时代。考明代有吉水张絧,嘉靖二年进士,官河南巡抚,却非潜山人。书中自注有“本之御制《周易述义》”等语,知其应为清人。全书共分三编,一为《观物篇》,述《易》。一为《月令夏小正

  • 兆游文存

    一卷。见《观古堂诗录》条。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为辛酉(1921)寓京时所作。文三十余篇。其中或考证经典,或辨别泉币,或精研金石,或概论词曲,或详究五行,不仅文章典则高雅,亦多关于考订

  •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

  • 东塾丛书

    七种,三十九卷。清陈澧撰。该丛书分两函,初函五种,《汉儒通义》七卷,讲汉儒解经特点;《声律通考》十卷,考古今声律;《切韵考》六卷外篇三卷,校《广韵》以考陆法言原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七卷,并附《考

  • 国朝练音集

    十二卷。清王辅铭编。王辅铭字诩思,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辑有《国朝练音集》、《练音集补》。王辅铭先辑补翟校《练音集》(翟校,明人,他有感于嘉定之诗篇多有散佚,故编成《练音集》),又采清朝诗人之作,编为

  • 国朝诗抄小传

    二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一字荔乡,福建闽县人,徙居建安。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由知县官至山东兖州府知府。博学有才藻,好网罗文献。该书自吴伟业、曹溶至郑燮、江浩然及其族子三才、

  • 宝祐四年登科录

    四卷(《四库提要》误作一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

  •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

  • 春秋岁星考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对春秋时岁星出没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而行一百四十五次,故一百四十四年超一辰。昭公十三年在大梁,昭公十五年龙度天门,龙即岁星,超辰越鹑首而至鹑火,

  • 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

    八卷。明林瀌(生卒年不详)撰。林瀌字元盛,福卅(今属福建省)人。官广东三水、龙门二县教谕。官终于昌化县知县。其书成于万历三十八年。书杂采古书之词编辑而成。全书分一百六十门。十分繁杂。似为龙门诸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