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毅斋诗文集

毅斋诗文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乐大典》副总裁官。《明史·文苑传》附载林鸿传中。称成祖尝命王洪为文,王洪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而是集有刘公潜所作挽诗序,及莫琚后跋,乃言王洪预修国史,会大臣欲载其家瑞异入日历中,王洪持不可。至闻于成祖前,坐谪礼部主事,卒于官。曾棨挽王洪诗所称玉堂分职见孤忠,亦指是事。此集即莫琚所编。杂文皆朴雅。骈体亦工。诗尤具有唐格,而不似林鸿、高棅之钩摹。其序文及序书二篇,立论具见根柢。其序胡俨诗集称“至元、天历间,赵、虞、范、揭各鸣一时之盛。及其衰时,学者以粗豪为壮,以尖新为奇。语言纤薄,音律滞。”所论元末之弊,切为中肯。王洪之所见,高出当日甚远,虽名位不昌,亦为明初年作者之代表。王偁预修《永乐大典》,时极以才学自负,却独推让同官王洪,可见王洪文章之影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猜你喜欢

  • 守城要览

    四卷。明宋祖舜撰。宋祖舜,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自幼习兵法,长期在陕、晋边地戍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累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书是崇祯八年(1635)奉命提督军务兼抚治勋阳(今属湖北)时

  • 双和欢

    见《金云翘传》。

  • 四书题镜

    不分卷。清汪鲤翔撰。是书首有自序及例言。说四书者,宋儒专讲义理,因其时未有帖括。明儒于义理外兼求口气,为帖括用不得不如是,然对经传义蕴也非绝无关涉,鲤翔是书即此类。自序谓“作文为讲书表章,讲书为作文根

  • 清容居士集

    五十卷。元袁桷(1266-1327)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累官至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凡朝廷制册,勋臣碑版,多出其手。尤练习掌故,长于考据。此集共辞赋

  • 伊川粹言

    二卷。旧本题宋张栻(详见《南轩易说》)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书尚未著张之名。此本张栻之名当为后人据宋濂之语补题。其序文题“乾道丙戌正月十有八日”,

  • 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

    十七卷。明张五典(?-1625)撰。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山西沁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大司马张海虹先生集》。是集凡十七卷。包括疏十篇,议四篇,论一篇,古今体诗一百零一篇,启三十一篇

  • 六离合释法式

    一卷。不著撰人。《六离合释法式》一书,明清藏经都附于明普泰所著的《八识规矩补注》之后,虽称补注,但名实不符,只有正文,却不见有什么作者补注。考其内容及文笔风格,“其文不类初唐人之作”。也与玄奘所学法派

  • 反约篇

    六十五种,一百八十一卷。清李光廷(详见《榕园丛书》)辑。书后有李光廷跋语:“年老善忘,特选是编,以销永日,可以息神,可以定志。倘集赀刊之,嘉惠士林,斯不特一人之娱也。汉张苍年老,无齿,以乳为养,说者谓

  • 蔗山笔麈

    一卷,明商辂(1414-1486)撰。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正统年间进士,曾任过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参预内阁机务。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被蒙古瓦刺军

  • 蒋观云先生遗诗

    一卷。清蒋智由(1866-1929)撰。蒋智由,字观云,别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与维新派人士交往,亦主张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八年(1902)冬赴日,参与《新民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