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枣林杂俎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搜集遗闻,订正《国榷》。著作尚有《枣林杂俎》、《北游录》、《枣林集》诗集等。此篇共分十二门类记载,多为明代轶事。即科牍、艺篑、名胜、器用、荣植、颐动、幽冥、丛赘、彤管、空元、炯鉴、纬候,所记多引他人之说,语言支零冗繁,漫无边际。名胜一门,“杂引志乘及里巷斋东之语”,且缺少考证。艺篑一门亦疏而不同,甚至本末倒逆,与实不符。其余十门,语言大多繁杂少绪,是未成之文。有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张氏适园丛书初集》排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笔记小说大观》本。1983年、1984年上海广陵古籍刻印社据石印《笔记小说大观》影印再版本。

猜你喜欢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周官心解

    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载康浙江诸暨人,乾隆举人。勤于经学,尝足不出户治经二十年。尤深三礼。著述颇多,除是书外,尚有《仪礼新解》、《周易新义》、《乡党杂说》、《左史合评》等。书前有邵瑛序及侄锦川序,其次

  • 致知格物解

    二卷。清代魏裔介(见《孝经注义》)撰。此书上卷记载了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关于格物致知方面的论述,下卷摘列了历代儒家格物致知的学说,书后附有作者所写的“辩格物致知”二篇:一篇叫《致知格物非物欲扦格》

  • 饮膳正要

    三卷。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又作忽思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延祐年间曾任饮膳太医,著有《饮膳正要》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和氏任饮膳太医期间,取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各家本草、名医方术和每天所用的粮

  • 奏疏遗稿

    无卷数。吴达可撰。吴达可,明代宜兴(今江西宜兴)人,字安节。万历丁丑(1577)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并有声,选授御史。视监长庐,岁侵,绘上饥民十四图,力请赈贷,改按江西,税使潘相不法,达可力折

  • 松峰说疫 温疫论类编

    《松峰说疫》六卷,《温疫论类编》五卷。清刘奎(生卒年不详)撰。刘奎字文甫,号松峰。诸城(今属山东)人。刘氏家门鼎盛,然刘奎淡于功名,家居不出,以医术济人,颇有医名。其父字引风,素精医。刘奎承家学,潜心

  • 卫生集

    四卷。明周宏(生卒年不详)撰。周宏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正德十五年(1521)自序,又有五言律诗一首,语言浅俗。书中医论外感皆取法于仲景,内伤皆取法于李杲,湿热取法于刘完素,杂病取法于朱震亨。论说公允

  • 政和五礼新仪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

  • 空际格致

    二卷。明时西洋人高一志撰。高一志(?-1640),意大利人。字则圣,初名王丰肃,耶稣教传教士,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沈兴大狱,高一志被捕,出狱后始改今名。崇祯十三

  • 易学参说

    二卷。清冯昌临撰。冯昌临字舆肩,嘉兴(今属浙江)人。该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到八卦纳甲。外编也是六篇,自天干化气五行到七政四余。大致是想从汉学而不深究古法,于是以后世斗首化曜之说参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