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景陵县志

景陵县志

①十二卷,清李馨修,吴泰纂。李馨,字兰若,陕西狄道人,贡生,康熙初官景陵知县。吴泰,字梅里,号岳宗,景陵县人,库生。景陵县志由宋浙江嘉定人林英发创修,其后有弘治志、嘉靖志、天启志,俱佚。康熙初年,李馨莅任景陵知县,鉴于变革之际,县城屡遭兵燹,旧志板籍多已残缺,故聘吴泰续加修辑。历二年告竣,《景陵县志》康熙七年(1668)刻本。共十二卷。为卷一建置志,卷二星占志,卷三舆地志,卷四城圉志,卷五学校志,卷六风土志,卷七乡祀志,卷八版籍志,卷九秩官志,卷十至卷十二人物志,后又附以杂志,别载诗词文章。此志修于清代开国之初,于兵燹之后,遗迹渐毁,故志凋零,此时修志,志一县人文地理,实属不易。不足处,此志有舛误,且复芜杂。如:不列选举。凡科贡诸事,皆附于人物,摒文苑、儒林、卓行各门,均入隐逸;秩官志中,虽备列细目,但失考者不少;杂录中,备载诗文,二者名不相类,强为列入。流览此志似若缺艺文一门,是其不伦之处。但此志上承明代旧籍,下启清代诸志,不至散佚,欲查元明遗闻,舍此无他,故不可因其编次杂乱而摒弃。② 十二卷,清钱永修,戴祀纂。钱永,字子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景陵知县。戴祀,字小宋,号南堂,景陵县人,诸生。景陵县志自康熙七年(1668)县令李馨修后,迄三十年,时值清廷纂修《一统志》,乃令各省辑通志以备采择,各省复命各县,催成县志。钱永任知县,重辑县志,聘戴祀主其事。因两志相距时间过近,仅能略正昔谬,其它类目,多用旧稿。《景陵县志》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全书十二卷。钱永自言对有关政化者详,时至事起者续,学校为教化之首,田赋为民生之基,详而慎,城廓仓庾、堤防、驿津,为官之守,详而慎,其他如星占、灾祥、山川、古迹、祀典、封建、佛宫、道院、人物、艺文,因不宜挂漏,而搜罗经籍,多方询咨,可纪则纪,可载则载。由此可见此志之慎审。钱永自誉此志轻重有序,体制不糜。但该志之失于此,其体例多仿李馨前志,前志之失,未能为鉴,从而蹈之。

猜你喜欢

  • 客座赘语

    十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邻初),南京金吾卫人。万历二十六(1598)年进士,官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乞休归。起元学通古今,孜孜不倦。年六十

  • 秋江诗集

    六卷。清黄任(1683-1762)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今属何地不详)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四会知县。多善政,有砚癖,自号石砚老人。好宾客,长口辩,尤工于书法。其诗效法温、李,往往

  • 诗集传

    ① 二十卷。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1070)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

  • 书集传

    十二卷,《或问》二卷。宋陈大猷撰。陈大猷,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年间进士,由从事郎历六部架阁。陈大猷所作《书集传》与《或问》,为《四库全书》录入者仅《或问》二卷,《书集传》未被录入

  • 尧山堂外纪

    一百卷。明蒋一葵(生卒年不详)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著有《尧山堂偶语》、《唐诗选》及《尧山堂外纪》等书。尧山堂是蒋一葵读书的地方,因此用以为其书名。此书杂取记传所载轶闻琐事,择

  • 写韵楼诗集

    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琼仙(1768-1803)撰。吴琼仙,字子佩,号珊珊,江苏震泽(属江苏吴江)人,吴义伦之女,待诏徐达源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大诗人袁枚亲自过访,认为她有徐淑(东汉女诗人)之才

  • 古黄遗迹集

    一卷。明卢浚编。卢浚字希哲。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中官黄州府知府。本书系黄州古迹题咏之汇编,以诗赋为主,而将唐许远祠祭文三篇错杂诸诗之内,又将宣圣遗像碑记附

  • 方德望神父小传

    一卷。法国人艾葆德译。袁承斌、丁汝成合译为汉文。方德望字玉清,崇祯三年(1630)至中国与高一志在山西传教,后又到陕甘等地传教,曾到北京研究历法,顺治十六年(1659)病故。传说他能“驱蝗伏虎”,教中

  • 沧溟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一作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省济南市)人。攀龙少孤家贫。稍长嗜诗歌,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

  • 天中记

    六十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明嘉清年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经典稽疑》、《学林正就》等。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所撰故名曰:《天中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