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解

春秋集解

① 十二卷。宋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据其《自序》,此书初稿成于神宗熙宁间谪居高安之时,其后又再三修改而定稿。其时王安石当政,苏氏兄弟因与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排挤出京。而当时王安石又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废之不列于学官,加之当时孙复一派尽弃三传的学风泛滥,苏辙因经传并荒,故作此书以矫之。其说以《左传》为主“《左氏》之说不可通,乃取《公》、《穀》、啖、赵诸家以足之”。《自序》称:“余少而治《春秋》,时人多师孙明复,谓孔子作《春秋》略尽一时之事,不复信史。故尽弃三传,无所复取。余以为左丘明,鲁史也。孔子本所据依以作《春秋》,故事必以丘明为本。……至于孔子之所予夺,则丘明容不明尽。故当参以《公》、《穀》、啖、赵诸人。”自杜预以后五百年间,《左传》学一直为治《春秋》者之主流,自唐啖助、赵匡至宋孙复、孙觉,乃提倡“弃传求经”,学风为之一变。苏氏再倡《左氏》释经,反对深文周纳以追求微言大义与褒贬,重视史实,学风亦为之又一变。苏氏于三传之中独重《左传》,正是由于其重视训诂与史实,因此他常把前人深求之义例看成单纯的训诂与史实问题。如隐公四年《经》“公及宋公遇于清”,《穀梁》云:“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即是不期而会,则未必是志相得,其自相矛盾显见。杜沄云:“遇者,草次之辞。二国各简其礼,或道路相逢也。”苏氏用杜义,释之曰:“礼盛曰会,简曰遇”,可谓简而赅。但其尊《左》而轻《公》、《穀》,亦有失偏颇。正如朱彝尊《经义考》引陈宠绪《跋》所指出,《左传》、《公羊》、《穀梁》各有得失,若尽据《左传》而诋《公羊》、《穀梁》,此乃因噎废食,亦不可取。现存有元刻印本、明刊本、《两苏经解》本、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三十卷。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原名吕大中,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南宋初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之“东莱先生”。吕本中以诗擅名,其诗颇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诗家多称之“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吕氏著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童蒙训》、《师友渊源录》、《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派宗社图》等书。此书乃自三传而下,集诸儒解经之说而为之。其所集诸儒,主要是陆淳、刘知几、孙复、孙觉、刘敞、苏辙、程颐、襄陵许氏、胡瑗数家。此书虽全无吕氏议论,但采择较精。朱熹曾说:“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此书旧刻题曰吕祖谦撰,误,《四库提要辨之甚详。然吕本中传林之奇,而林之奇则吕祖谦之师,二人亦有渊源。现存有康熙《通志常经解》本,乾隆本。

十二卷 附 春秋集解绪余 一卷春秋提要补遗一卷。清应撝谦(详见《周易集解》)撰。《春秋集解》节录《左氏》、《公羊》、《穀梁》以及胡安国《春秋传》,并引其余诸家之说,互为参证,然后作者再行折衷,提出自己的看法。书后所附《春秋集解绪馀》为应氏门人钱塘凌嘉邵(邵一作“印”)补辑,其中凡属撝谦之说,则冠以“应氏”二字,嘉邵之说则低一格书写,以示区别;此书系摘取《春秋》经文中有疑义的内容加以论析。又《春秋提要补遗》一卷,《四库提要》认为此书“不书撝谦姓氏,当亦嘉邵所著”,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法》则似以为仍属应氏,书分《春秋》中有关内容为若干门,如军赋、祭祀等等,再分别辨析。手稿原藏杭州汪氏振绮堂。

猜你喜欢

  • 史说萱苏

    一卷。明黄以升(生卒年不详)撰。黄以升字孝义,龙溪(今福建樟州)人。本书杂摘史事中相类者,随笔记录,加以评议。自序云:皋苏释劳,萱草忘忧,故以萱苏为名。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

  • 禹贡新图说

    二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广东嘉应人,道光年间举人。本书卷首有陈澧的序,序中称杨懋建“主讲书院,欲使学者因《禹贡》一篇而通知古今。此君之善教,非如程泰之进讲《禹贡》多说、外国幽奥之地也。”陈澧虽

  • 记红集

    四卷。清吴绮(1619-1694)与程洪丹编选。据凡例,本书以“调之醇雅,音之铿锵”为选词标准,共选单调小令四十七体、双调小令一百六十六体、中调一百一十四体、长调一百三十六体。侧重于订谱,不以词的内容

  • 金堂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惟杰纂修。谢惟杰,字兼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任金堂县知县长达十年之久。谢维杰任知县后,见志久失修,遂博稽故籍,网罗旧闻、汇集成志书一部。《金堂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

  • 吟香阁诗草

    一卷。清姚仙霞撰。姚仙霞,生平不详,号萼梅仙史,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姚星垣之长女,王姚泰之继妻。清代诗人。在世三十六年。此书前有段绍襄、钱保衡所作序言,书后有唐文溶、姚星垣所作跋语,姚泰撰写的萼梅仙

  • 星学发轫

    十六卷。美国罗密士撰。英国骆三畏口译。熙璋、王镇贤、左庚笔述。罗密士籍里生平不详;骆三畏字敬斋,同文馆天文教习;熙璋等并同文馆中天文馆肄业生。是书凡十六卷。首二卷,论天文仪器;次六卷,论测算诸星之步位

  • 恕谷中庸讲语

    清李塨(详见《大学辨业》)撰。是书乃塨里居为及门讲授《中庸》,门人记而录之。塨另撰有《中庸传注》,发抒理蕴,颇称邃密。是书大致相同,但也互有详略,且是书每用俗语达难显之情,尤为警切。如“仲尼曰君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