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胡传审鹄会要

春秋胡传审鹄会要

四卷。清周梦龄撰。梦龄字蘧庄,楚陂人,沉潜力学,工于诗文。该书作成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分为四卷:卷一为隐公、桓公、庄公,卷二为闵公、僖公、文公,卷三为宣公、成公、襄公,卷四为昭公、定公、哀公。卷首附有例言八则及《论作春秋题文体式》一篇。在周梦龄之前,漳浦人林锡龄著有《易》、《诗》、《书》三经审鹄之作,颇便于初学,但没有完成《春秋审鹄》,仅成《例略》十二条。周梦龄该书之作,意在补林锡龄之缺,所以仍以审鹄为名,体例与林书相同,而将《例略》分录于各卷之前。全书分上下二层。下层前列《春秋》经文,后注胡安国《春秋传》之文;胡安国《春秋传》所没有的,就以《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先儒的注疏进行补充。上层则从《春秋》经文中选取一些可以作制义题目的,举一种破题作为格式,掇拾胡安国《春秋传》及各家解说,以申明题义。对立题命意及作文之法讲究特详。该书是为士子应付科举考试而作,故所论多因袭前人之说。但引据较广,除程朱之外,还有晋杜预、唐孔颖达、宋刘敞、许翰、家铉翁、王葆、高闶、张洽、赵鹏飞、元程端学、李廉、明汪克宽、季本等各家之说,可以补充胡安国《春秋传》的不足。该书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远堂刊本。

猜你喜欢

  • 武林藏书录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申撰。丁申(约1815-1885),原名壬,字竹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宋朝迁都南渡后,杭州(时称“武林”)成为东南文化的中枢,藏刻书

  • 师主篇

    四卷。撰者生卒年均不详。《师主篇》其撰者传说不一,汉译本不只一种,最早译本阳玛诺译,多为《经世金书》。此书共四卷,书前有耶稣会后学李友兰序,称此书名为《经世金书》,或遵主圣范。译文不太通俗,使学者不能

  • 邃古记

    八卷。明朱谋撰。谋事迹详见《周易通》。是书所记,始于盘古,迄于有虞,提纲纪事,而杂引诸书以为目,叙述简略,多荒诞之说,不足作为信史,谋一生著述颇丰,多至一百余种,但今不尽传。

  • 萃古名言

    四卷。明赵民献(生卒年不详)编。赵民献为云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刻于崇祯初年,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但已残缺失次,王琯便增损其文,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王琯

  • 湖南文征

    一百九十卷。清罗汝怀(生卒年不详)编。罗汝怀,字中翰,湖南湘潭人。此编所录之文,自元明迄清近六百年,作者八百余人,文四千余篇。其中精于理者十之六,善言情者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 元诗选癸集

    十卷。清顾嗣立(1669-1722)选辑,门人席守朴订补,席世臣辑刊。席世臣,生卒年不详,为顾氏门人席守朴之子,约嘉庆时人,籍隶江苏。其他无闻。顾嗣立曾在清康熙年间编成元代诗歌总集《元诗选》。其集分为

  • 三事溯真

    一卷。明李豫亨(详见《推篷寤语》条)撰。李豫亨于卷首言:“有生所必资者有三事:寒欲衣,饥欲食,蔽风雨欲居,此通古今无贵贱一也。上古崇质任朴,民生易足,及其后古意寝亡。情动于欲,而泰侈生焉。于是始舍其本

  • 冶古堂文集

    五卷。清吕履恒(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新安(今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本集是履恒死后由淳安方婺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所选定,计收文一百九十二篇。

  • 农圃六书

    四卷。明周之玙(生卒年不详)撰。周之玙,字玉凫,茂苑(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在周之玙之前就已经出现《陶朱公致富奇书》,周之玙对该书略作改动,重做一番编排题名为《农圃六书》。《农圃六书》分为树艺、畜牧、占

  • 参读礼志疑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著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