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经传补注

春秋穀梁经传补注

二十四卷。清钟文烝(1818-1877)撰。文烝字展才,又字朝美,号子勤,浙江嘉善人。清代经学家。少通小学,道光丙午(1846)举人,以县令注选归,绝意仕进,日事著述。同治初,应江苏忠义局聘,与陈奂、顾广誉同任编纂。主讲敬学书院达十二年。治经宗汉儒,尤究心《春秋穀梁传》。他认为《春秋》为持世教、正人心之书,《穀梁传》最能得圣人之意,范宁、徐邈、杨士勋等人对《穀梁传》有过不少贡献,但“范注既略而舛,杨疏复庞而杂”,近代虽经学大盛,却没有专门巨编、发前人所未发者。于是繁称广引,发凡起例,敷畅简言,宣扬幽理,条贯前后,罗陈异同,历时二十多年,撰成《春秋穀梁经传补注》二十四卷。脱稿后,又进行了大量的增改,才勘定付刊。又据《经典释文》及《汉石经》残碑,博考两汉之书与唐以前旧说,写定《论语》二十篇。又有《乙闰录》四卷。《春秋穀梁经传补注》意在补充范宁注、杨士勋疏之略,纠正他们的错误。其书中引用自汉以来三百多家之说,而不尽用汉人家法。清代学者治经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治《穀梁传》的学者不多。钟文烝该书虽对经义无多少发明,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光绪二年(1876)钟氏信美堂刊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理学要旨

    无卷数。清代耿介撰。耿介见《中州道学编》条。此书辑宋儒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的部分著作为一集,每卷书前各自编列了小传,其中附有作者的观点。全书在周敦颐著作中摘录了《太极图说》、《通书》六章

  • 铁华馆丛书

    六种,四十五卷。清蒋凤藻编。蒋凤藻字番生,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福建知府,家富藏书。此丛书所收著作,虽不十分广博,但均据宋刊本之影印本,共六种:周辛鈃《通玄真经》十二卷,周列御寇《

  • 金闇斋集

    十二卷。清金敞(1618-?)撰。金敞字廓明,号闇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一作靖江)人。师事宜兴汤之锜,执礼恭谨。其学出于东林。本集首载《家训纪要》一卷,是其父所札记以训子孙,故冠书首。然后依次为《默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

  • 论语殷氏解

    一卷。晋殷仲堪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官至振威将军。《晋中兴书·陈郡殷录》载:“殷仲堪少好学,能清言。”《晋书本传》云: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笨间强。其

  • 冬巢词集

    四卷。清汪潮生撰。汪潮生字汝信,号饮泉,江苏江都人。生卒年未详。诸生。此书为词集。首卷六十七首,次卷六十二首,三卷七十二首,末卷六十首。共二百六十一首。前有黄承吉序。其词不宗一家。精深华美,声调高朗,

  • 太和堂集

    六卷。明屠勋(1446-1516)撰。屠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刑部郎中。弘治初为大理寺少卿,累迁副都御史。正德初进刑部尚书。著有《太私堂集》。是集凡

  • 会侯文抄

    二十卷。清毛际可(1633-1708)撰。毛际可生平详见《安序堂文抄》辞目。此集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为淳安方婺如所重新辑录。毛际可擅长散文,与毛奇龄、毛先舒合称“三毛”。虽学问不及毛奇龄渊博

  • 易学饮河

    八卷。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号文石,江苏宜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详情附见《明史·顾允成传》。该书只解上下经,每卦都注明互体,却并不怎么阐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取邹德

  • 通介堂经说

    三十七卷。清徐灏(生卒年不详)撰。徐灏,字子远。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一本治经的书,根据声调以确定训诂。在此书中,徐灏对汉代治学、宋代治学、清代治学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尤其在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