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英国梅益盛辑译。穆罕默德,回教创始人,生于陈太建二年(570),死于贞观六年(632)。现存有广学会本。
一卷。附《校误补》一卷。清龚道耕撰。参见《字林补本》。是书专为校正任大椿《字林考逸》而作。其缘起是:任书有初印本,有改刻本,互有出入,而讹脱略同;钱钊(字湜江)、诸可宝(字璞斋)虽为校订,不无遗漏。龚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东汉应劭认为,《野老书》的作者,因为年老居田野,帮助农夫耕种,故被称为“野老”。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秦、楚间,年老时隐居,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世珍(约1473-1542)字公瑞,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士,官同知中枢事。尚著《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蒙字会》等。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
一卷。清陈宗起(1798-1832)撰。宗起字敬庭,号叔度,丹徒(今属江苏)人。陈氏精于礼学,著有《经说》、《考工训释》等书。包世荣纂《毛诗礼征》而车制失考,陈氏为撰是书。是书大要以《周礼·考工记》为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
二十卷。元刘瑾(生卒年不详)撰。刘瑾字公瑾,安福(今属江西吉安)人。博通经史,隐居不仕,除《诗传通释》外,有《律吕成书》行世。《诗传通释》以朱熹《诗集传》为蓝本,搜集前人之说对其进行再阐释,若有所感,
十八卷。清侯绍瀛修,丁显纂。侯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十五年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沛县志》。丁显,字西圃,
二卷。清张启泰编,陈倬校误。参见《临文便览》条。陈氏《校误》撰于光绪元年(1875),置于卷末,上卷校正《韵辨》,下卷校正《字学举隅》,为本书其他版本所不具。是书有同治光绪朝翰苑分书精刻本。
三十卷。南宋陈均(1174-1244)撰。均字平甫,号纯斋、云岩。福州莆田(今属福建)人。曾为太学生,后力学不仕,潜心著述。著有《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兴编年举要备要》。该书原名《皇朝编年纲目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