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本华族女学校规则

日本华族女学校规则

一卷。清裕庚(生卒年不详)撰。裕庚字朗西,汉军正白旗人。光绪间以优贡生历官道员。屡参英翰、长善、裕禄幕事,被劾再夺职。中法失和后投效台湾军营,为福建知府任用。后出使法国,升太仆寺少卿。回京后办理各国外交事宜。《日本华族女学校规则》是裕庚出使日本时,他的随带翻译官为之译录的。后由湖南学政江标根据译本刊刻于长沙。所谓华族,乃是日本明治二年五月平定东北后,废除公侯之称号,称旧藩为华族,其臣隶为士族。在《规则》之首记录了日本宫内省第四号谕:“谕华族,谕华族女学校,兹将明治二十二年宫内省第十五号谕所定华族女学校规则改正列后。明治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规则》一卷共分六章。第一章是通例共三条,规定了学校归宫内省管辖,学校大意及学生年龄。第二章为教法共六条。第三章为等级制及凭札格式共六条,附列凭札第一式。第四章为学生及放学日期共二条。第五章为入学与退学共九条,规定了入学、肄业的书式与学业履历式,还规定了保证书式。第六章为修金共八条,后附改定的课程开设时间,自初等小学三年级至高等中学一年级,其首有专修课。日本的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初等中学高等中学皆为三年,小学开本国文,中学有中文与西文。其实中国女学在秦汉之前已有始端,汉朝女学始盛,史书多有记载。江标为清朝提倡新学之名流,刊此书意欲提倡女学。后来学部所颁女学各章程大多以此书为据,可见《日本华族女学校规则》的刊出对中国女学甚有影响,成为中国女学法规的导源所在。《规则》虽为华族而设,但在书中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如有士族或平民之女子,年龄合格,身家清白,品行端方,亦准入学。可见其女学招生范围颇广,而不局限于华族。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长沙刻本。

猜你喜欢

  • 青浦续诗传

    八卷。清何其超辑。何其超,字藏翁,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青浦诗人辈出,乾隆间有王兰泉《湖海文传》与《湖海诗传》选集。于是,既存其诗,又传其人。百余年来海内学者奉为珍籍。何其超至同

  • 群碧楼书目

    初编九卷,附书衣杂识一卷。清邓邦述编。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暗,又号正暗居士,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少时于常熟赵氏岳家读天放楼

  • 淮南子校本

    二十一卷。清庄逵吉(1760-1813)校。逵吉字伯鸿,江苏武进入。嘉庆初年任县令等职。据庄逵吉自序载:“乾隆甲辰(1784),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

  • 屈原赋注

    十二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著名思想家、学者。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一

  • 广州乡贤传

    四卷,续二卷。清潘梅元(生卒年未详)撰,谭莹续编。梅元番禺(今广州)人。莹字兆人,号玉生,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至琼州府学教授。该书以崇祀郡学者为断,其余未奉祠祀者不收,自楚相

  • 春秋传礼证

    十卷。清朱大韶撰。大韶字仲钧,号虞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庆己卯举人,官江宁县教谕。著有《实事求是斋经义》、《春秋传礼证》等。《春秋》三传,经师各有授受,异议颇多。特别是三传说礼,莫衰一是,注疏之

  • 毛诗说

    ① 四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号养怡,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生平通六经、律吕之学,为清代今文经学之开创者,常州学派之始祖。其学《易》尊朱熹,治

  • 静宜吟稿诗

    一卷。清于修儒撰。于修儒,生卒不详,字子进,辽宁铁岭人。清代诗人。此书有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书前有李德霄所作序言,卷中有《读月鹿堂文集评》一篇,书后有作者自己所写跋语,此书共收诗一百二十八首。

  • 六书分毫

    三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著作尚有《雨村曲话》、《制义科琐记》、

  • 乐经

    一卷。辑佚书。不著撰者,为汉代作品,清王谟辑。王谟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乾隆进士,任建昌教授。王谟嗜辑佚古书,就《隋书》、《唐书》所载汉魏时期的失传著作,依据诸书,广搜逸文,得四百余种,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