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故城县志

    ①五卷。明周世选、夏维藩纂修。李元忠增修,沈元昌等增纂。吴能进,四川内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任故城知县。周世选,字文贤,号卫阳,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夏维藩,字汝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

  • 尹都尉书

    一卷尹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尹氏,不知生于何世,何名,生平无考,都尉为官职。《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尹都尉》十四篇。清代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录有关种瓜、葵、芥、蓼、薤、葱等条而成《尹

  • 说文订订

    一卷。清严可均撰。参见《说文校议》。此乃订正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之作。严氏称段“援稽抉择,能令治《说文》者获此一编如获数宋本”。但是尚有六十二处与其所见不合,故作此书以订段氏之《订》。如段《订》第二

  • 汉魏别解

    十六卷。明黄澍(生卒年不详)、叶绍泰(生卒年不详)同编。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所收自《吴越春秋》始,止于《薛收元经传》,共四十六种。书首有凡例,凡例中称:“六朝诸家文集等一篇不收”,而实际上却收有很多,

  • 经传释词

    十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见“广雅疏证补正”。《经传释词》有嘉庆三年(1798年)王引之自序,书稿大约即完成于此时。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版行世。阮元序谓王氏积二十年之功方撰就此书,是书为王

  • 易义别录

    十四卷。清张惠言撰。作者收录了孟氏易四家即孟喜、姚信、翟元、蜀才,京氏易三家即京房、陆绩、干宝,费氏易七家即马融、宋衷、刘表、王肃、董遇、王廙、刘瓛。就释文集解及他书所引之内容分别辑成别录,以著其源流

  • 茶花谱

    三卷。旧本题朴静子撰。朴静子,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茶花谱》一书。是书前有康熙己亥(1719)自序一篇,称此书是其在漳州为官时所作。认为茶花以闽南为最多,但尤以日本洋种最为有名。是书上卷为花品,记载四

  • 续纂扬州府志

    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

  • 周易易简编

    无卷数。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永宁县知县。该书《自序》云:“采汉唐宋以来注疏及家藏未刻本多至充栋,笔之成帙。犹病其颐而杂,遂归根易简,融会精理,汇而成编。”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