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懋勤殿李邕法帖

懋勤殿李邕法帖

一卷。唐李邕书,清康熙敕刻。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历官郡守、北海太守等,人称“李北海”,有《李北海集》(明人辑)。李邕工文善书,尤擅行楷写碑,笔力沉雄,自成一家,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该帖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乙亥秋七月四日奉旨勒刻,帖尾年月之上有宣文宝印。该帖以隶书入石,共有二种,前为《大照禅师碑》,后为《牡丹诗》。《大照禅师碑》有陈惟寅、董其昌之题跋,为李氏真迹;《牡丹诗》则诗鄙书恶,为伪托之作。董香光称平生所见唐人硬黄帖只有三本,有“万岁通天帖”、“右军绝交书”以及“大照禅师碑”,而其中尤推重李北海的“大照禅师碑”。董香光认为该帖洋洋洒洒三千言,一气贯注,势雄力厚,如虎如龙,藏此帖者可“光气烛天”;而与此相比,《牡丹诗》则笔笔懈怠,毫无气骨可言,二者合在一处,无异于鸾枭同巢,薰获共器,不伦不类。据香光之语可见二者差异显著。后世曾有重摹《大照碑》,可惜与该帖相较,黯然失色。有清内府本。

猜你喜欢

  • 元八百遗民诗咏

    八卷。清张其淦(约1910前后在世)撰。张其淦,字豫荃,广东省东莞人,生卒年不详。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词林,散馆改知县,官至安徽候补道,署提学使,辛亥(1911年)后隐居不仕。著有《

  • 罗经消纳正宗

    二卷。明沈升(生卒年不详)撰。古来论罗经相地者,大体分为二家,一家主八卦九宫,即所谓气从八方之说;一家主十二地支,以每支配五干,十二支共为六十,称为胎骨六十龙,又称透地六十龙,作为相地之定格。如果依此

  • 天然如意斋诗存

    清皂保(生卒年均不详)著。皂保字荫芳,姓伊尔根觉罗氏,热河驻防满洲人。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天然如意斋诗存》收诗二百首,其中不乏关乎政事、史实之作。譬如,皂保曾奉使蒙古王宫,册封朝鲜,又曾任吉林将军,

  • 嘉应州志

    ①十二卷。清王之正纂修。王之正,通州人,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知州。程乡县志,自明嘉靖间县令陈应奎、教谕赖存业,始有成编,顺治、康熙间相继重修。乾隆十三年,王之正任知州,正值程乡县改嘉应州十六

  • 燕川集

    六卷。清范泰恒(约1760年前后在世)撰。范泰恒字无崖,河内(今河南省怀庆)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十年(1745)进士,改庶吉士,外补崇义县知县。泰恒工古文。著有《燕川集》。此集凡六卷。皆其所作古文。

  • 瑞安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张德标修,黄征文、王殿金纂。张德标字玉衡,渭南人,荫生出身,嘉庆时任瑞安县知县。黄征文,字平甫,余姚人,瑞安县训导,候选知县。此志为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卷首为图。卷一舆地志,目

  • 秋声谱

    清严廷中(1795-1864)撰。严廷中,字秋槎,云南宜良人。清代戏曲作家。工于吟咏,兼善诗词。曾在山东省福山、文登、莱阳、诸城、蓬莱等县为官,有政声。与周乐清等友善。道光十九年(1839),归故乡云

  • 唐氏三先生集

    二十八卷。《附录》三卷。明程敏政(1445-?)编。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著有《篁墩集》、《宋遗民录》,编《明文衡》等。此集收唐元《筠轩集》诗八卷、文五

  • 临野堂文集

    十卷。清钮琇(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拔贡生,历知河南项城县、陕西白水县,兼摄沈邱、蒲城事,后为广东高明县令。卒于官,数年后方得归葬故里。一生颇多

  • 尚书补传

    三卷。朝鲜洪奭周(1774-1842年)撰。洪奭周字成伯,号渊泉,丰山人,为朝鲜李朝学者,文学家,官至判中枢。洪氏一生著述甚丰,有《东史世家》、《诸子精言》、《象艺荟萃》、《大东文隽》、《洪氏家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