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解道德真经

御解道德真经

四卷。宋徽宗赵佶(1082-1135)撰。赵佶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对《老子》极为推崇,认为“其辞简,其旨深,学者当默而深造之”。认为《老子》一书是周末道降德衰时,老子为明道德之常而作,老子学说与政治的乖和有密切联系。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重和元年(1118)秋八月辛酉,“诏班御注《道德经》”。《御解道德真经》,又作《老子解》、《御注老子》、《御解老子》,约成于重和元年(1118)。书中引用的《庄子》、《列子》、《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等书的词理较多,可知其主张儒道合说。宋徽宗注疏力求精深,如其解“道德”说:“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其释解“而贵食母”句,亦加“求”、“于”二字,作“而贵求食于母”,与唐玄宗注本一致。纵观全书,虽引用较多,但都能融汇贯通,为己所用,而且注疏多能吐故纳新,自成一说,对后世影响颇深。章安曾就此书演为解义,作《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在流传中,曾有二、四卷本之不同。《宋史·艺文志》著录宋徽宗《解老子》、《文献通考·经籍考》作《御注老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所录《御解老子》皆为二卷;而《道藏》本道、德各二卷,共四卷,但内容基本一致。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五经辨讹

    五卷。清吕治平(生卒年不详)撰。号愚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顺治中岁贡生,官德清县教谕。此书考论五经疑义,皆就坊本有传写之讹及注释之讹者,一一辨驳其是非,至于经文之旨,并不见阐发,不过为科举作文之用

  • 元凯集

    五卷。明陈勋(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勋,字元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著有《元凯集》。据《福建通志》载《元凯集》四十卷。而是集仅文三卷,诗

  • 抚皖治略

    一卷。《抚楚治略》一卷。《谷城水运纪略》一卷。清杨素蕴(?-1689)撰。杨素蕴生平,详见《见山楼诗文集》(辞目)《抚皖治略》为杨素蕴任安徽巡抚时的条教、奏疏;《抚楚治略》一卷,为其官湖广巡抚时的教条

  • 周官识小

    一卷。清沈豫(约1778-1848)撰。沈豫字小敷,号补堂,浙江萧山人。此书为沈氏读《周官》之札记,或申发《周官》之义,或详其故训,大多系抄录他书,无甚新意。不过有时也从经文引发开去,议论政事得失。有

  • 古文参同契

    见《古文参同契集解》。

  • 万晴轩年谱

    一卷。清张鼎元编辑。鼎元字兼甫,湖北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人。该谱记其师万斛泉生平事实。斛泉字齐玉,号晴轩,湖北兴国州人,笃守程朱之学,隐居授徒。平生未曾应试,亦不授弟子以举业,在清代理学诸儒中可谓凤

  • 弇州山人四部稿

    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七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省)人。世贞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 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

    见《韵学渊海》。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