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庶斋老学丛谈

庶斋老学丛谈

三卷。元盛如梓(生卒年不详)撰。盛如梓自号庶斋,衢州(今属浙江)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是书卷首题“元从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盛如梓撰”,知其曾任从仕郎、崇明州判官,后致仕。盛如梓博学多闻,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又搜集朝野逸文,以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中卷又分中上、中下二卷,实为四卷。主要考辨经史、评论诗文,间及朝野遗事。上卷首记国故,后及经史;中卷、下卷多论文说诗,间及两宋轶事。书中对经史、天文、地理、名物、文章流派、儒学大师格言等,皆引证辩驳,均有根据,颇多可取。如驳《吹剑录》谓,广陵散不始于王凌、毋丘俭;以姑蔑墓证韦昭注《国语》之非等,皆见考据功夫。所叙各条之下,常常注出据某人所说,颇有依据。书中亦有值得商榷处,如,载陆游、姚将军、赵宗印二诗,未载姚之名字,后人不得要领,而陆游《渭南集》实有姚平仲传,疏于未见。再如,引《左传》晋景公病,如厕陷而卒。谓国君何必如厕,而以为文胜。其实不知《战国策·赵襄子》、《史记·慎夫人》皆载有此事,古人朴素,不以为怪,不该执此以证《左传》之诬。书中又载宝祐城数则,颇袒护贾似道,谓贾似道亦为“豪杰”等,评论颇为不公,不知何因,有待考证。虽有小瑕,仍不失为一部考据评核、有根有据之作,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莆阳文献

    十三卷。列传七十五卷。明郑岳(?~1539)撰。黄起龙(生卒不详)重订。郑岳。字汝华,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宠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郑岳取莆田、仙游(仙游县本属莆田,唐时从莆田

  • 易经通论

    ① 十二卷。明曹学佺(1574-1646)撰。学佺字能始,号石仓,又号泽雁。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因著《野史纪略》罢官。后为南明朱聿键礼部尚书,聿键败,学

  • 经图汇考

    三卷。清毛应观撰。应观字盥三,山西夏县人。此书前有祁寯藻序,以及应观的自序,后有王瑬的跋。全书原十卷,印出来的只有三卷。卷一是《天文祛异》,卷二是《地理征今》,卷三是《井田计亩》。《地理征今》又分前后

  • 雷州府志

    十卷,清吴盛藻修,洪泮洙纂。吴盛藻,江南人,拔贡,康熙八年(1669)任雷州知府。旧志一修于明正德间王秉良,至万历间三修郡志。康熙间,吴盛藻任雷州知府四年,意欲重修郡志,适逢上命修《一统志》,檄征郡县

  • 西汉周官师说考

    二卷。刘师培撰。刘氏另有《周礼古注集疏》,已著录。《西汉周官师说考》一书,以《汉书·王莽传》为主,疏证周官,同时甄录贾逵、马融之说,间或采用《春秋》内外传的记载,参照《大戴礼记》、《周书》,以考证《周

  • 吴越备史

    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巡官林禹撰,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认为《吴越备史》为钱俶之弟钱俨作,托名林禹、范垌而已。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

  • 孝经注

    ① 一卷。明杨起元撰。杨起元字复所,广东归善(今广东惠阳)人。著述有《孝经注》一卷,《孝经引证》一卷等。是书删除章名,屏弃一切旧注,本着诚恳真挚的心情,表达浅显的道理,令人耳目一新。如注“至德”与“要

  • 庸庵集

    十四卷。元宋禧撰。宋禧初名元禧,后改名禧。字无逸,号庸庵。生卒年不详。余姚(今属浙江)人。元至正十年(1350)中浙江乡试。补繁昌教谕。明初预修《元史》,其中“外国传”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书成不受职,

  • 涧泉日记

    三卷。南宋韩淲(生卒年不详)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徙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挽韩仲止”诗云:“

  • 郑氏尚书注

    九卷。清袁钧辑。本书在每条引书下多附有考证,辨别诸说之同异。在辑录《尚书》郑玄的注解的各种本子中,以孔广林的本子为备,而袁本在此基础上则辑录了一些在经疏中为孔广林所未引者。当然,也有一些在其他各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