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赋微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学部聘,任编纂。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政院参政等职,拒绝袁世凯称帝策划“筹安会”遣使笼络。参与纂修《清史稿》,著作甚丰,有《周易费氏学》、《诗毛氏学》、《庄子故》、《屈赋微》等,尚有未刊稿《尚书谊诂》等,总计十八种三百余卷。《屈赋微》为研究《楚辞》专著。卷首有马氏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所释屈原诗作分上、下卷,上卷:《离骚》、《九歌》、《天问》,下卷:《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从汪瑗之说,认为《九歌·礼魂》为前十篇乱辞,不计篇数,故亦合《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每篇作品有释题,正文部分,一句或数句加以注释,引各家之说,皆标明之,以“其昶按”自立新说。韵字引各家之说皆注音,以《说文》为基础,间采他家之说。本书特点:一、突出屈原爱国思想。除在自序中加以赞述外,在释文中亦紧绕这一中心。《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马氏释:“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可谓马氏抓住了屈原诗作的主旨,较之忠君之说,或忠君爱国之说,更有准确性。二、广征博引,折衷己意,而立新说。本书所引由王逸起至清代计四十六家之说。引各家之说并非罗列,而是加以整理、归纳、引发。如对《离骚》“三后”之说,放弃王、朱解说,从汪瑗、王夫之、戴震等人说法,认为是楚之三后,而戴震只提出三后之名,并未说明理由。马氏引发云:“熊绎为楚始封君,若敖、蚡冒为楚人之所常诵,三后当指此。将溯皇舆之启,故述先君以戒后王。”此注使“三后”之解更为合理切情。有时自立新说,如释《惜诵》题义,引《说文》认为是“惜诵犹痛陈也,”有理有据,多为后世采纳。三、注重作品篇章结构的分析。如将《涉江》分为四段,并以“以上途中所历”,“以上贬所”,“以上引义命自安”,“以上概世”加以括意。这种简要而较准确的概括,基本揭示了诗作的层次及其关系,有益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此书颇被推崇,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凡古今释屈文重要可采者,大抵略遍。由博而反之于约,可谓清代说屈赋之殿。”此书也有求新求曲而失色之处。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依阊阖而望予”将“望予”解为:“言(屈原)欲令帝阍依门覗望,以待己之至。”虽于文义可通,但抹去了帝阍冷漠以对的情趣,反不如王逸之注优。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合肥李国松刊《集虚草堂丛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猜你喜欢

  • 明辨录

    二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此书取诸儒批评佛教的言论,汇辑成帙。上卷首载韩愈《原道》及《佛骨表》,而傅奕的奏疏和唐太宗斥萧瑀诏列于后。其余的辨论陆九渊、杨简、王守仁之说亦备记。下册则皆为诸儒辨

  • 易图识漏

    无卷数。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福建龙岩人。蔡清的弟子。正德九年(1514)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该书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前有正德二年(1507)自序,称易图凡二十七面。但检书中新旧诸图共有二十八

  •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

  • 御纂性理精义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广生卒年不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

  • 诗经说

    六卷。清陈世熔撰。世熔字大冶,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此书卷首有世溶自序。以为春秋朝聘燕享,有赋诗之事。但只举其诗之辞,并非以其诗被之于音乐。声虽从诗出,而歌之则成声。不歌不成声;虽歌之成声,不经乐

  • 日损斋笔记

    一卷。元黄溍(1277-1357)撰。黄溍字晋卿,又字文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延祐二年(1315)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卒

  • 丧服古今集记

    一卷。南齐王俭(452-489)撰,清马国翰辑。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僧绰子,自幼好学,宋明帝选为婿。仕宋官至吏部郎,后附萧道成(齐高帝)禅代诏策多出其手。入齐,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时

  • 周颠仙传

    一卷。明朱元璋撰。此书是朱元璋为记述周颠仙事迹而作。据文中所述,周颠仙,建昌(今属四川西昌)人,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初谒太祖于南昌,又随太祖至金陵,后从征平定陈友谅,旋即辞去。陈友谅既平,朱元璋遣使

  • 吟香阁诗草

    一卷。清姚仙霞撰。姚仙霞,生平不详,号萼梅仙史,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姚星垣之长女,王姚泰之继妻。清代诗人。在世三十六年。此书前有段绍襄、钱保衡所作序言,书后有唐文溶、姚星垣所作跋语,姚泰撰写的萼梅仙

  • 胥台集

    二十卷。明袁袠(1502-1547)撰。袁袠生平详见《世纬》。是集又称《袁永之集》,凡二十卷。其中,诗文各十卷。初为其嗣子袁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所刊。万历十二年(1584)衡王府重刊本,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