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古义

尚书古义

二卷。清惠栋撰。此书对于古文孔传主异义。比如“平章百姓”一条,《尚书大传》作“辩章”,《史记》作“便章”;而下文“平秩”中的“平”字,《大传》作“便”,郑玄也作“便”,“便”与“辨”同音。然而《毛诗》“平平左右”,《毛传》云“平平,辩治”,服虔也说:“平平,辩治不绝之貌”。因此,惠栋认为“平与辩可通用,古文作平章,不误”。其他诸多解释,或有可取,或有谬误,但可取之处甚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有嘉庆省吾堂刊本。

三卷。清胡兆鸾撰。胡兆鸾字律孙,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胡兆鸾认为,欲识孔传本《尚书》之伪,就应当知道古谊之可贵;欲知古谊之可贵,则当求是古书,以相证明。墨子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当时的《尚书》真本还存在,墨子游关中时,就载书甚多,说明墨子也是一位勤于稽古的文士。《淮南子·要略训》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则其所称《尚书》,一定是孔子删定的本子。于是胡兆鸾就依据《墨子》的篇目顺序,编辑成此《尚书古义》一书。书中对于阎若璩、王鸣盛、江声、魏源、程廷祚、陈乔枞等人称引《墨子》有关《尚书》的古义之说,对其略而不详者加以补充,对其是者则从之,非者则进行订正,其难以强通者则不复诠释。全书考辨详明,极为精审,凡征引他人之说者,均一一标明出处。对于《墨子》说事,虽各详其义,但并不根据它来改动经文,若有所伪脱,胡氏也能根据本书进行校正,实为难得。本书有民国四年(1915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读中论

    一卷。清俞樾撰。是书为读徐干《中论》随笔所记。其“召忽仗师”、“微子介于石不终日”二节,补说精义,虽未属实,可供参考。校正字句,如《谴交》篇,“五比为闾,使之相爱,以岁登其大夫,察其众寡。”俞樾据《周

  • 书经浅说

    三卷。朝鲜赵翼撰。赵翼字飞卿,号渚浦,平壤人,生于宣祖十二年己卯,卒于孝宗六年乙未,官至左相。著有文集十五卷。本书为奎章阁旧藏写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今存为残本,上、下两卷,久已残缺,今仅存中

  •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

  • 萧氏世集

    清萧伯升编。萧伯升,字孟昉,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集皆全录其先世诗文,包括《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萧岐,字尚仁,洪武初年以贤名征用,授谭府左长史,后改平凉训导。自名

  • 郭令公遗事

    一卷。明来棐编,其子文豸续编。来棐字体忱,陕西华州(今华县)人,曾官任确山县令。来氏曾采辑唐郭子仪、宋寇准遗事,撰成《郭寇随笔》二卷。此书即第一卷。因仅刊此卷。故改题《郭令公遗事》。书中列有采用书目,

  • 智者大师别传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智者大师别传》一书。灌顶作于隋仁寿元年(601),全传约有一万余言,详载智者大师智生平事迹。其目的在以此来昭示盛德,引导后学。灌顶在其著《国

  • 明伦集

    三卷。宋涂近正(生卒年不详)撰。近正字尊爵,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嘉定中以承务郎致仕,笃行敦伦,博学能文,而深于性理,所论与朱熹相表里。是集杂采前言往行,分为十类,曰:尽事、养志、勿辱、移忠、移治

  • 湖南丛书

    八种,六十九卷。湖南丛书处编。丛书无总目,又无编者名氏,据丛书所收各书序跋为彭公望,刘腴深、刘宗向、孙文昱等人所作,估计以上诸人即为丛书编者。丛书所收八种均为湖南乡贤著述,计唐人两种:刘蜕《唐刘蜕集》

  • 类博稿

    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

  • 大学补遗

    一卷。清章钧撰。钧谓《大学》古本今本皆不全。古本于“未之有也”,下接“以此谓知本”二语作结,语意不贯。今本以“未之有也”作结,语意也未完。应以《中庸·哀公问政》章“内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至末十五节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