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义证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选注等所引,通为义证,略存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将有涉乎此者,庶其取焉。”可知胡氏此书,校勘注疏之外,尚通过辨误析疑,以证明《小尔雅》“犹系完书,未必多所窜乱也”。《义证》取证丰富,其所征引,有《尔雅》、《毛传》、《方言》、《说文》,以及郑玄、高诱、刘熙、王逸、服虔、应劭、郑众、贾逵、马融、赵岐等人注解之文,复广泛援引魏晋隋唐注疏采用《小尔雅》之例。丰赡的引证使胡氏疏证翔实严谨。《义证》运用大量训诂材料,对《小尔雅》或订正讹误,或申发故训,使诸多疑义涣然冰释。《义证》亦颇多失误,如对某些虚词训释不确;对连绵词、叠音词的性质认识错误,往往拆骈为单;使用术语有不相一致之处等。《小尔雅义证》虽有缺点,但仍是一部杰出的《小尔雅》注本,也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胡朴安评价云:“胡氏王氏之书(案:王煦有《小尔雅义疏》),皆感戴氏之驳难而起,故其搜集证据极为周密,而胡氏之书尤详,采辑经传疏选注,计千数百条。胡氏自谓‘略有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可见其精心注意之作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有《墨庄遗书》本、求是堂刊本、《聚学轩丛书》本,及据《墨庄遗书》本校刊之《四部备要》本。《四部备要》本易得。②十三卷。清胡世琦撰。胡世琦(1775-1829)字伟人、一字伟臣、号玉鐎,一作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山东费县知县。先后问学于姚鼐、程瑶田、洪亮吉、段玉裁等,其学能以声音、文字通训诂。另著《三家诗辑》,未竟而卒。是书依《小尔雅》原书篇目,博引古代字书辞书类书等疏通证明之,间亦纠正传本讹误。能以古音求古义,校释均精审,学者称之。段玉裁《与胡孝廉世琦书》云:“玉鐎孝廉足下,洛诵大著,真《小尔雅》之功臣也,校之也精矣,考之也博矣。援郑众、马融、贾逵《周礼注》以证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方六寸,皆不与郑康成氏同;又援《太平御览》引薮二谓之缶,证今本衍‘有半’二字,匊二谓之豆,证今本‘匊四’之误,钟二有半谓之秉,证今本夺‘有半’二字。东原先师所诋訾者,皆非本书之过,足见细心综核之美矣。”(《经韵楼集》卷五)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云:“与胡氏承珙同为《小尔雅》之学,又有胡氏世琦。世琦与承珙同族同时。所著之书亦名《小尔雅义证》。著书之时,承珙在京,世琦在里,各不相谋。其书与世琦之书互有异同,如《广诂》:‘掠,取也。’承珙引《说文》:‘掠,夺取也。’此字乃新附,非许书之旧,不得竟据为《说文》。世琦谓‘掠’字《说文》所无,‘掠’即‘倞’之或体。《说文》:‘倞,强也’。掠取犹言强取,古声同也。……凡此皆纠承珙之违。”是书原未刊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朱珔序存于《小万卷斋文序》中,刘聚卿刻《聚学轩丛书》取宋序附刊于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后。《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谓是书有台湾文海出版社《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云是本且附以洪亮吉、段玉裁《论小尔雅书》各一篇。

猜你喜欢

  • 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

    八十卷。清曹振镛等奉敕撰。是书专记平定张格尔叛乱。卷首列清宣宗诗六首,次列张格尔叛乱缘起,是书将有关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谕旨、奏折,按年月排比,自命将兴师、告功庆成,备述始末。是书成后,有自刊本行世。

  • 滕王阁集

    十三卷。含《滕王阁续集》。清蔡士英(生卒年不详)编。蔡士英字伯彦,号魁吾,奉天(今沈阳市)人,降清,划为汉军正白旗。顺治间为江西巡抚。奏免瑞、袁二府浮粮,升漕运总督。卒谥襄敏。有《抚江集》、《督漕奏议

  • 李氏孝经注辑本

    一卷。附曾子大孝编注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孝经全注》)撰。《李氏孝经注辑本》即《孝经全注》,所不同者,削去了章次之目,以为本经之纲在“爱敬”二字。标目者未归之天子章,由是脉络遂不可寻,章句之间亦不免

  •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 孝经征文

    一卷。清丁晏(详见《孝经述注》)撰。是书博采孝经本文散见于古籍者,言孝经者,有《吕氏春秋》、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桓宽《盐铁论》、班固《汉书》、王符《潜夫论》

  • 郑敷文景望书说

    见《郑敷文书说》。

  • 正音捃言

    四卷。明王荔(生卒年不详)撰。王荔字子岩,高阳(今属河北)人。嘉清中举人。官至青州府推官。本书以韵分为二十二部。但并非韵书。如第一部为京字部。其曰天对地、日对星,晓燕对春莺等。似为乡熟之书。本首标叶向

  • 萸江诗存

    三卷。清陶必铨(1755-1806)撰。陶必铨,字士升,号萸江,湖南安氏人。乾隆年间诸生,事迹不详。该编为必铨之子陶澍搜集残稿编成,有古今体诗一百三十五首。据编首唐仲冕作的序以及卷末邓显鹤作跋介绍,必

  • 陆子学谱

    二十卷。清代李绂(1673-1750)撰。全书宗旨是通过详细介绍陆九渊学说来宣扬陆王一派学说,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八个类目介绍陆氏学说,即“辨志”、“求放心”、“讲明”、“践履”、“定宗仰”、“辟

  • 使东日录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编修。弘治元年(1488)为朝鲜颁诏正使,累官工部尚书。著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已著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