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乐集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山开化寺慧瓒禅师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住玄中寺时,舍其《涅槃》讲说,修习净土行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先后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的声音响彻林谷。因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后人称道绰为“西河禅师”。(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396页)经他热心弘化,善导广劝道俗信众念阿弥陀佛名,遂使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人人都会念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于他的博学,更由于他对佛法的执著研习,遂使他成为唐代净土教的一位受人敬仰的高僧。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驱车专程来到玄中寺访问道绰,为文德皇后祈愿。道绰净土学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经证。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在他感召下涌现出不少净土法门高僧、如善导、道抚、僧衍、尼大明月等僧人。道绰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上下二卷,亦称《净土论》。此书共分十二大门,每门有一番至九番料简,共三十八番料简,皆引经论劝信往生。集内引文共五十六部,其中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第一大门中有九番料简,主要说明净土法门易修易证应时应机而广劝修学;说明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报身报土,上至菩萨下至凡夫俗子都可往生。第二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凡要往生净土的人,须先发菩提心,批评大乘中人的偏执异见。第三大门有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正旨。第四大门有三番料简,以中国高僧行净土法门为示范,说明习此门的种种好处。第五大门有四番料简,说明难行道、易行道的区别和修习方法。第六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说明十方净土惟安乐世界最为殊胜,劝人立志求往,机会莫错过。第七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此土的厄缚和彼土的解脱,劝修净土。第八大门有三番料简,主要引证比较,劝人舍此土,求往生。第九大门有两番料简,主要说明弥陀净土有善无恶、有乐无苦,寿命长远不可思议。第十大门有两番料简,引经证明西方净土不可思议,劝人回向西方以成大益。第十一大门有两番料简,劝一切众生依善知识作向西意,并说明净土受生的殊胜。第十二大门有一番料简,以《十往生经》为证,劝人往生西方,并作颂总结,以功德回向一切。本书彰显自宗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在:第一、圣净二门思想,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由于找不到圣道、净土二种胜法,才生死轮回终不可解。第二、十念成就,即讲一个人十念相续称佛名字,一定往生之理。第三、末法思想,即指西方净土是佛法被灭后的唯一出路。早打算,早修持,早到达,早得益。否则,前途未卜,凶多吉少。此书在唐代中叶传入日本,因此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也是研习净土宗的重要资料。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味根轩韵学

    见“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 林下词选

    十四卷。清周铭(生卒年不详)撰。周铭,字勒山,上海松江人。是选题曰“林下”,盖取《世说新语》所载谢道韫之事。《林下词选》采取女子之词,自宋元明以及清,编辑而成。但编排颇为无绪。末卷有《减字木兰花》词,

  • 宗忠简集

    八卷。宋宗泽(1059-1128)撰。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历任州郡,颇有政绩。徽、钦二帝北狩,以副元帅从磁州入援,屡战皆捷。徙知开封府,进东京留守。他重

  • 乐律心得

    二卷。清安清翘撰。清翘字翼圣,号宽夫,山西垣曲人,乾隆进士,官陕西三水知县。于学嗜天算,旁及诸子百家,著有《数学五书》、《周易比例》、《矩堂语录》等。《乐律心得》系《数学五书》之一,凡二卷。卷一为论十

  • 六书准

    四卷。清马调鼎(生卒年不详)撰。调鼎字雪鸥,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分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类,每类分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各字;而假借、转注则见于四类之中。然而虽力阐古义,却对六书本旨多所未明,舛

  • 尚书古文考实

    一卷。清皮锡瑞撰。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其中错误不少,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然而《史记》载辕固生、韩生、董仲舒、胡

  • 桂洲集

    十八卷。明夏言(1482-1548)撰。夏言,字公谨,号桂州。贵溪(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著有《桂洲集》。本集所收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共十八卷。卷首有年谱。夏言其未相时曾以词曲擅

  •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作者生平详见《周易通论》(辞条)。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

  • 四书典林

    三十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人。清经学家,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八十五卷等。是书前有窦容恂、吴华孙序、江永自序及凡例,凡例后又有门人汪世望等及其子江逢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