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孽海花

孽海花

近代曾朴(1872-1935)撰。曾朴字孟朴,又字小木,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中过举,做过京官。戊戌变法后,他办教育,经商,都没有什么成就。1904年创办《小说林》杂志,并开始《孽海花》一书的写作。此时,他曾倾向于民主革命。后进入政界,先后在两江总督端方幕中任财政文案,后以候补知府资格分发浙江,任宁波清理绿营官地局会办。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临时议会议员等职。1927年在上海开设真善美书店,创办《真善美》杂志。1931年回家乡隐居。《孽海花》是曾朴的代表作品,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此书的最初作者是金天翮,曾朴的好友,1903年写了前六回,在《江苏》月刊上发表了前两回,就把原稿交给曾朴修改。曾朴认为题材很好,主张把它扩大,多容纳清末历史。金天翮就请曾朴续写,六回以下皆由曾朴撰写,原计划写六十回,结果只完成了三十回。全书以名妓傅彩云和状元金雯青的故事为线索,广泛地暴露了清末封建统治集团和一些文人的专横腐化、庸俗自私、祸国殃民的罪恶和丑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三十年间中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于清末封建政治的黑暗和思想文化的腐朽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有所暴露。《孽海花》一书初刊时,极为畅销,一连印了十五版,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是内容吸引人,艺术上也颇有成就。全书二十几万字,却出现了二百多个人物,除大多数人物都影射时人外,更重要的是对官僚、名士,作者往往抓住本质特点,寥寥几笔便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他们虚伪做作、昏庸无能的形象。此书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它是由许多短篇故事联缀成长篇的,但结构形式与《儒林外史》或《官场现形记》不同,诚如作者所说:“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琏。我是幡曲回旋着穿的,时放时收,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作者用“穿珠花”的手法,是对《儒林外史》艺术结构的继承和发展。此外,遣词造句,“文采斐然”(鲁迅语),讽刺笔调,独到老辣等特点,使之成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优秀之作。《孽海花》的排印本较多,今通行本有1955年北京宝文堂书店的三十回本和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三十五回增订本,均可参阅。

猜你喜欢

  • 孟东野集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 沔阳志

    ①十八卷,明曾储修,童承叙纂。曾储,广东南海人,贡生,官沔阳知州。童承叙,字士畴,本县人,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沔阳志创修于明景泰间训导胡经始,其时知州姜琯作《景陵志》,采录沔阳事。胡经始志嫌

  • 卫生宝鉴

    二十四卷。元罗天益(约1220——1290)撰。罗天益,字谦甫,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曾从著名医家李东垣学习,为李氏得意门生,尽得其师倾囊所授,故造诣颇深。兼承师意,撰有《内经类编》一部,惜无传本

  • 濯旧稿

    一卷。明王俊(生卒年不详)撰。王俊字机翁,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庄。此书内容多以周子、程子、邵子、张子之言击排朱子,同时也极力攻击陆九渊。但其学说仍坠

  • 六离合释法式

    一卷。不著撰人。《六离合释法式》一书,明清藏经都附于明普泰所著的《八识规矩补注》之后,虽称补注,但名实不符,只有正文,却不见有什么作者补注。考其内容及文笔风格,“其文不类初唐人之作”。也与玄奘所学法派

  • 妙法莲华经义记

    二十二卷。梁代释法云(生卒年不详)撰。法云,俗姓周,义兴阳羡(河北省)人。晋平西将军之七世孙。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为僧宝亮弟子。十三岁始受业太昌僧宗庄、严僧达,且经且论,四时游听,寒暑不

  • 易注

    十二卷。清崔致远撰。致远字静君,山西曲沃人,康熙进士,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其平生好易学,多所探研。其《易注》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据自序,曾七易其稿,意于象则较有研求。今观全书,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凡利

  • 秀水县志

    十卷。明李培修,黄洪宪纂。李培,字令君,山东利津人,万历十七年(1589)至十九年任秀水知县。黄洪宪,字之庐,号蔡阳,邑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侍读。尝奉使朝鲜,著有《朝鲜国纪》。秀水,旧为嘉兴县地。明

  • 脚气集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生卒年不详)撰。车若水字清臣,号玉峰山民,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其书从子车惟一跋,可知其书成于咸淳甲戌(1274),因车若水患脚气病,作书自娱,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