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孟县志

孟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胡予翼、马廷俊修,吴森纂。胡予翼,乾隆年间任孟县知县。马廷俊字依萱,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孟县知县。此志书初修于知县胡予翼,稿未成胡予翼调走。后任者,皆未锐意续纂。直至马廷俊掌孟县后,始立志脱稿,刊刻印行。《孟县志》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图制志:列宿,县境,县城,县治,文庙,书院,城隍庙,关帝庙,藏山,滹沱河,名胜;卷二天文志:图说,分野,机祥;卷三舆地志:沿革,疆域,山川,风俗;卷四建置志:城池,官廨,学校,书院,兵防,驿递,关寨,乡堡,祀典,坊表,古迹,坟墓;卷五赋役志:赋役,仓储,盐法,榷税,物产;卷六官师志:因革,除授,营秩,名宦;卷七选举志:荐辟,进士,举人,贡生,武科,任子,仕宦,封表;卷八人物志:忠孝,宦绩,儒行,文苑,高行,耆善,列女,流寓,捐输;卷九艺文志:诰敕,奏疏,散文,韵语;卷十杂说志:仙释,灵迹,技术,方言。卷首有序,凡例,图,卷末有跋。此编纂修,分类立纲,与康熙蔡璜旧志本不同。凡康熙四十一年以前事物人文,全部承袭蔡璜原书,然蔡书有遗漏者,亦间增补。至于蔡书以后事物人文,此编则能广搜冥求,益为增补,门类较全,体例较佳。②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岚奇、刘鸿逵等修,武缵绪、刘懋功等纂。张岚奇字雨屏,山东商河县人,出身举人,光绪六年(1880)任孟县知县。考孟县志旧有三次纂修,一修于明嘉靖邑绅张淑誉;二修于康熙知县蔡璜;三修于乾隆知县马廷俊。蔡璜志已大体可观,复经马廷俊续修,更灿然大备。此志为四修。《孟县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全书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卷一图制;卷二皇朝大政记;卷三皇朝恩赏纪;卷四皇朝典礼纪;卷五天文考;卷六舆地考;卷七建置考;卷八食货考;卷九至卷十一职官表;卷十二至卷十四选举表;卷十五政略;卷十六至卷十八列传;卷十九至卷二十二艺文录。卷首有序、凡例,图,卷末有杂志、跋。此编统之以纪,弁诸篇首,重体统。凡乾隆四十九年以前事实,或仍从马志,或兼采蔡志,其间略有增损,亦不失本来面目。

十卷,清仇汝瑚修,冯敏昌纂。仇汝瑚,广东灵山人,监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来任知县。冯敏昌(1747-1806),字伯术,号鱼山,清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四十九年(1784),任会试同考官,改任刑部河南司主事,后任户部浙江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先后主讲河阳、端溪、粤秀、越华书院。乾隆二十五年(1760),孟县前知县江湄曾属覃怀院长山阴沈惟材再修。稿成,未及付刻,但附县牍贮藏。仇汝瑚来任,邑人呈请重修,汝瑚至省请示,恰逢冯敏昌度假抵开封,汝瑚请其主河阳书院讲席,巡抚毕沅即以志书相托。自开局经历四载,始成此志。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印,目为:圣制、地理、建置、田赋、职官、人物、艺文、金石、史事、杂记。书前有河南巡抚毕沅序、河南学政刘种之序、前布政使江兰序、汝瑚序、冯敏昌序。该志体例甚佳,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博采众家之长。此外,本志注重图的作用,曰:“图学为言地理者要务。”全书计有全境、山、川、村镇、公署、学宫、书院、水利、滩地、韩愈祠、墓及后裔嫡派宗图,共二十幅。综观全书,各门均搜集宏富、翔实,考核精审,实不愧为河南方志中之上品。文人称之为善本。此志现今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 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四卷。明王圻(生卒年不详)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以著书为事。著有《三才图会》、《稗史类编》、《东吴水利考》。本书为续马端临之《文献通考》,而稍加变更其门目

  • 读小戴日记

    不分卷。清于鬯(1852-1909)撰。于鬯,字醴尊,号香草,南汇(今上海市)人,幼慧颖勤勉,长博学多才,生平致力于经学研究。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授直隶州州判,以母高龄,绝意仕进,后荐经济特科

  • 大明英宗皇帝御制集

    四卷。明朱祁镇(1427-1464)撰。朱祁镇为宣宗长子。公元1435-公元1449年、公元1457-公元1464年在位,建元正统、天顺。英宗出生四个月时,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时承永乐

  • 竹书纪年集证

    五十卷。清陈逢衡(详见《逸周书补注》)撰。正文四十九卷,卷五十为《补遗》;卷首《凡例》、《叙略》、《集说》,不入卷数。逢衡以孙晴川、徐文靖两家纪年文书尚未精当,乃旁搜博采,细为诠释。始以群书订《竹书》

  • 闵庄懿集

    八卷。明闵珪(1430-1511)撰。闵珪,字朝英,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御史,官至刑部尚书,为当时名臣。著有《闵庄懿集》。是编为其诗文集。凡八卷,集中前六卷为七言律诗

  • 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四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条)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甘肃敦煌县南千佛洞佛龛坍塌,很多古写本及古书暴露于外,其中有《春秋经传集解》六朝写本二卷,唐写本二卷。包括僖公五年、僖公二十七年至

  • 补天石

    四卷。即《五色石》的后四卷。内容见《五色石》。紫云阁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 读通鉴纲目札记

    二十卷。清章邦元撰。邦元字午峰,一字伯善,号悛生,安徽铜陵人。诸生。该书以朱子纲目及金氏前编、商辂后编为基础,有所论断,随笔札记。探经义,按时势,不作附会迂腐之谈。指出世道人心之消长所系,一代规章制度

  • 天台八教八意

    一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天台八教八意》一书,其文皆从智大师维摩诘所说经文玄义四教义中录出。卷初略明化仪四教,称之为顿渐秘密不定。次明化法四教,谓藏通别圆。内分四段,

  • 和州志

    ①五卷。明朱沅修,陈钧纂。朱沅,字孟渊,福建建安人,官淮安、盐城典史,正统元年(1436)以荐来任和州知州。朱沅来守和州,得旧志稿本,病其传写讹谬,因与邑人共议重修,以其事嘱诸司训陈钧,在旧志稿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