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存性编

存性编

二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幼年其父被掠到关外。八岁师事僧人吴持明,习骑射及兵法,拒绝学时文。他涉猎群书,怀疑宋儒。康熙二十三年(1684),北上寻父,负骨归葬,世称孝子。曾讲学于肥乡漳南书院。其学重躬行实践,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著有《四存编》、《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书。此书为《四存编》之一。书中主要论述:孟子言性善,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两者语异而意相同。宋儒误解“相近”之意,而以善为“天命之性”,相近为“气质之性”。遂使为恶者推委于气质。不知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清浊厚薄,纯驳偏全,万有不齐,总归为一善。其恶为蔽习所染。如以目为例,则能视为目之性,其视之则情之善,看的详略远近则是才的强弱,皆不可谓之恶。唯有邪色引动,然后才有淫视。又认为,性之相近如真金,轻重多寡虽然不同,但其为金则相同。因有差等故不曰同,惟其同于一善,故曰“近”。举天下不同一之姿,以性相近一言包括,是即性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世人引蔽习染无穷的罪恶,以“习相远”一言概括,是即非才之罪。下卷分列七图,以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有《畿辅丛书》、《颜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颜元集》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八卷四十回。题“吴越草莽臣撰”。或以为作者是冯梦龙,或以为是著《辽海丹忠录》的陆云龙,待考。该书为长篇小说,叙明万历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从发迹到败亡的经历。书分四十回,回有偶题,形式整饬致;且又在每回标

  • 地镜图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地镜》一卷、《地镜图》一卷。已佚。《地镜》是叙述如何寻宝方法,《地镜图》是寻宝的地象图谱。《地镜》与《地镜图》相参证还可

  • 楼溪集

    三十六卷。明崔廷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廷槐字公祧。山东平度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佥事。据考,廷槐为官期间,所到之处,以兴文教、敦气节为目标,鼎力

  • 三刘家集

    一卷。宋刘涣、刘恕、刘羲仲撰。刘涣字凝之,筠州(今江西高安等地)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刘恕为刘涣之子。著有《通鉴外纪》。刘羲仲为刘恕之子。著有《通鉴问疑》。刘涣祖孙父

  • 周易本义

    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亦字仲晦,别号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天资聪慧。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遵父遗训,师事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十

  • 家传太素脉秘诀

    见《太素脉秘诀》。

  • 御定孝经衍义

    一百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和爱新觉罗·玄烨(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御定。是书为顺治十三年(1656)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成。圣祖亲为鉴定,并为之作序,然后颁行。是书体

  • 画墁录

    一卷。宋张舜民(约1034-约1100)撰。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登进士第后,为襄乐令,累官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受元祐党籍牵连,被贬商州。后复集贤殿修撰而卒。张舜

  •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

  • 和剂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