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札记
五卷。清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山西洪洞人,雍正年间贡生。著有《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录于《四库全书》子部儒类。此书共五卷,系其《读书小记》之一种。卷一论朱子本义九图,八卦取象,上下经卦名次序,上下经卦变等歌,作者虽推崇朱子之说,但并不尽以为然。卷二以下,皆为经注,其注不全列经文,不字解句释,只例举某卦某爻某节,总论其大义,意在推阐心性理气之学,同时多引史事以相参证。今存濠上存古堂刊本。
五卷。清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山西洪洞人,雍正年间贡生。著有《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录于《四库全书》子部儒类。此书共五卷,系其《读书小记》之一种。卷一论朱子本义九图,八卦取象,上下经卦名次序,上下经卦变等歌,作者虽推崇朱子之说,但并不尽以为然。卷二以下,皆为经注,其注不全列经文,不字解句释,只例举某卦某爻某节,总论其大义,意在推阐心性理气之学,同时多引史事以相参证。今存濠上存古堂刊本。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
一卷。唐李阳冰(生卒年不详)撰。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官至将作监。擅长篆书,有碑刻《恬亭铭》,刊定《说文》为三十卷。是编乃后人所辑,系论书体之作。其中历举了李斯
六种,六卷。清黄燀编辑。黄燀字秋圃,婺源(今属安徽)人,精研义理之学,生平不详。本丛书共六种:黄燀辑《智囊补》、《庭训纪闻》、《坡仙遗事》、《三儒类要》、《愿体集》,明余绍祉撰《元邱素语》。其中《坡仙
四卷。清张远(约1692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迩可,浙江萧山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著有《杜诗荟粹》二十四卷。本集有《云峤集》一卷、《蕉园集》一卷、《梅庄集》二卷。《梅庄集》兼载诗文
一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程瑶田,字易畴,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恩科举人。官太仓州学正,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未试卒。其粹于经学,精心格物,一虫介之
一卷。梁任昉(460-508)撰。(任昉生平详见《述异记》辞目)。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未提到《文章缘起》。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
十卷。明程明善撰。程明善字若水,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年监生。著有《啸余谱》。本书共十卷。所载皆为词曲谱。词曲原可按板而歌,又以歌源出于啸,故名之为“啸余”。集中首列啸旨、声音、度数、律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一卷。旧题周尹喜(生卒年不详)撰。尹喜,传说为周大夫,姓尹名喜,字公度,一说字公文。号关尹子或关令子。居终南山,结草为楼观(含观星望气之意)。老子于此为尹喜赐号,称文始先生。尹喜善内学星宿,遇老子后,
一百六十八卷。明魏显国撰。显国字汝忠,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除该书外,尚有《儒林全传》、《历代守令传》、《元相臣传》。《历代相臣传》一书主要记历代宰相事迹,书中材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