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宋僧史略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根据每卷目录下注有“咸平二年(999)重更修理”文字记载推断、大体作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大宋僧史略》一书共分五十九门。上卷二十三门,从佛降生的年代开始,记载三宝的东传、三藏的翻译、寺宇的创建、中国人出家、服装、受戒、斋忏、礼节、讲经、注释经律论、传禅观、密教、以及西行求法等的起源。中卷十七门,从检约僧人的僧制起,记载行香、唱导、赞呗的缘起、僧官的设置、国师的封号、僧官的俸禄、官辖僧尼的机构、以及在朝廷的班位和内道场等的起源。下卷十九门,从皇帝诞辰僧人讲论经义,到赐紫衣、师号、授官秩、筑戒坛、结法社、赠谥号、对国王的称谓、戒坛的班位、出售度牒、盛经的七宝案、城门置天王像、上元节放灯、以及摩尼教等的起源,最后以总论一篇作结束。对于研究佛教史和佛教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书记述广泛,考证也较严密,订正了一些史实错误。但也存在某些记载错误,如关于释迦的降生年代,在结论上承袭了周昭王时代降生这种不正确说法就是其中一例。本书中还记载了赞宁一些个人见解。他明确提出皈依佛门之人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主张释子不但要经佛业,也应该钻研儒、道教理。主张佛、儒、道三教要和平相处,帝王对三教不应偏废。认为修禅要根据教乘,不应以利口欺人。在“封授官秩”条中,认为释子竞争官阶,“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亲”。在“度僧规秩”条中,认为国家出售度牒,以供军需,是败坏佛教的弊举。这些言论见解反映了五代至宋初佛教在社会上和思想上的一些情况。现见载版本有宋藏经本和释法道重刻本。

猜你喜欢

  • 诗学正宗

    十六卷。明蒲南金(约1537前后在世)编。蒲南金,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讫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为九体;每体中又分为正始、

  • 训蒙千文注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寿旸编撰。吴寿旸(约1763-1833),字虞臣,藏书大家吴骞之子。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祖籍安徽休宁,平生酷爱藏书,不惜倾囊购置,曾得乡

  • 海虞艺文志

    六卷。姚福均辑。姚福均,生平不详,江苏常熟人。此志所辑自北宋至明代各朝常熟人所著之书。每书著录书名、卷数、撰者时代、姓名、字号、出身、经历,对其要旨略作叙述。凡是引自其他目录而非撰者所亲见,则标明“未

  • 初学集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

  • 雅似堂文集

    十卷。《诗集》三卷。明文德翼(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官。著有《宋史存》等。是集为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德翼人品清逸,而学问

  • 增订周易本义补

    不分卷。清苏了心撰《周易本义补》,刘祈谷增订。祈谷字俶载,生平籍贯不详。自署居于洮村。刘氏序中称:苏氏之书有讲之未详者,有极当而与制举未合者,故为之增订。苏氏取之衷旨,间参蒙引,易尚本义。刘氏删其不合

  • 快活三

    一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钓鱼船》条。所谓“快活三”,即三件快活事:贵、富、成仙。《太平广记》说,有四人言志,一人愿贵,欲为扬州太守;一人愿富,欲腰缠十万贯;一人愿成仙,骑鹤升天。一人愿腰缠十万,骑

  • 左传旧疏考正

    八卷。清刘文淇(1789-1856)撰。文淇字孟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为侯选训导。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力尤勤。唐孔颖达《五经正义》行,汉魏六朝诸儒说经之书逐渐

  • 盔山记

    八卷。清顾云撰。顾云,字子鹏,号石公,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盔山在江宁府上元县城西北隅。山势于龙蟠里循城垣至城隅蛾眉岭,又袤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袤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