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九十三卷。唐孙思邈(581-682)撰。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苦读,博览群书,通经史百家之说,尤精医药之学。孙思邈因病成医,寿逾百岁,有八十余年临床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光辉业绩,堪称一代宗师。他医德高尚,救死扶伤,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不避寒暑,不辞风险。他医术精良,不囿成规,敢做敢为,而又谨慎周密,不莽撞行事,成为后世医家楷模。他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所撰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中。《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的代表作,简称《千金要方》,后世又称《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该书原止三十卷,《四库全书》所收为九十三卷,书前有宋高保衡等所作序,言此书总三十卷,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四库提要》认为此书九十三卷,系将《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合一,并重行编辑的结果。虽然如此,但“二书本相因而作,亦相济为用,合之亦未害宏旨也。”此书成于永徽三年(652),作者以人命贵于千金,是为书名。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鉴于古传诸家医方浩繁,散乱难求,乃博采众家之书,删其繁复,取其精要,撰集而成。后人赞此书为“妙尽古今方书之要”,“可为仲圣(指张机)诸书颉颃上下”。该书卷一为医学诸论,论述了习医基础、医德医术、诊治原则、病机病理、处方用药、药理配伍及服药注意事项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后各卷分别论述各种病症及诊治处方。此书将《难经》以来的伤寒理论明确化、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总括为外感热症,包括急、烈性传染病。集中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数十家诊治伤寒的宝贵资料,令人大开眼界。书中既有典籍资料,亦重民间单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其中有些民间经验,如用鹿靥、羊靥治气瘿(甲状腺肿),用常山、蜀漆治疟疾,用槟榔治绦虫等,至今流传沿用。书中对针灸法亦颇有创见,重视针、灸结合,针、药并用。书中还提倡食治与养性、养老之法,关于老年养生之道,是作者长寿经验的科学总结。此书与《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是我国著名医学典籍之一,在世界上亦有重要影响。日本名医田丹波康赖撰《医心方》(982),深受此书影响,引用是书文字达四百八十一条。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宽政诸朝均刊印过《千金要方》一书。国内有宋刊九十三卷本,宋刊、元刊、明刊三十卷本,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耀州乔世定小丘山房九十三卷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江户医学本影印,1982年9月重印。

猜你喜欢

  • 政学录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

  • 蓝山集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

  • 司勋五种集

    二十卷。清王士禄(1626-1673)撰。王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与其弟王士祜、王士祯齐名,称为“三王”。顺治九年(1652)进十。累官吏部员外郎。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因事免官,后

  • 圃珖岩馆诗钞

    四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序称,蒋氏于同治七年(1868)赴广东,不幸染疾。是集即为蒋氏在其养身治病之闲暇所作。因其寝榻寓处为圃珖岩馆,故名之。蒋氏认为“诗律贵细”,并以此贯

  • 青箱堂文集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 丹岩集

    十卷。明黄云(约1497前后在世)撰。黄云字应龙,别号丹岩,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家贫好学,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著有《丹岩集》。本集共十卷。诗四卷、文六卷。为其门人巡按御史高安、朱宝

  • 春秋心印

    十四卷。明郑銶撰。郑銶,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中由贡生任青田县训导。该书取宋人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作的提要,推广其门目,按类摘取《春秋》经传文字,疏列于下,并杂引诸儒之说,断以己意。卷首列有《春秋

  • 自知堂集

    二十四卷。明蔡汝楠(1516-1565)撰。蔡汝楠生平详见《说经札记》条。是集为蔡汝楠诗文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文十七卷。为汝楠自己编定,由其门人朱炳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行。前有嘉靖二

  • 百子金丹

    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不分卷。近代吴承仕撰。吴承仕(1884-1939)字斋(一作检斋),安徽歙县昌溪人。清末举人,曾应举贡会考,殿试录取一等第一名,分发为大理院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受业于章炳麟,专治经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