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剩言

四书剩言

四卷。补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是汇集毛奇龄杂论《四书》之语而成,前二卷为其门人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远宗所编。补二卷为其门人章大来所编。其书本语录之流,随时杂记,不以经文次序为先后,亦不以《四书》分编,惟每卷目录称《论语》若干条,《大学》若干条,《中庸》若干条,《孟子》若干条。毛奇龄说经,善考证而喜辨论,故注释义理,往往反复推衍,以典籍助其驳诘,支离曼衍,不顾其安。至于考证事实,征引训诂,则偏僻者固多,而精核者亦不少。此书所补二卷多载其门人子侄之说,章大来序称补缀所闻,各有记忆,陆续刻编成此书,故前后有不一致之处。

猜你喜欢

  • 姑溪词

    一卷。宋李之仪(1038-1117)撰。李之仪生平详见《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辞目。《书录解题》载《姑溪词》一卷。本书为毛晋所刊,凡四十调,共八十八阕。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

  • 一切经音义

    ①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玄应是贞观末长安大慈恩寺的翻译僧,卒于贞观以后。《大唐内典录》卷五云:“应博学字书,统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释。昔高齐沙门释道慧为《一切经音》,不显名目,但明字类,及至临机,

  • 庸言

    ①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书为万里之语录,大体仿扬雄《法言》,与己之其他诗文相较,自为一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工意浅”。《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②十二卷。明黄佐(1490-1

  • 读易举要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

  • 伊犁日记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 新唐书

    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宋祁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金石考据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经学家。所谓“荻画学书”,即以

  • 学脉正编

    五卷。明李公柱(生卒年不详)撰。李公柱初名李松,字子乔,嘉善(今属浙江)人。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官至歙县知县。此书取薛瑄、胡居仁、顾宪成、钱一本、高攀龙五人的语录,汇辑成帙。每人各为一卷,末

  • 元盖副草

    二十卷。明吴家竳撰。吴家竳,字翁晋,浙江孝丰(今安吉)人。生卒年不详。官南京光禄寺典薄,累迁云南通判。吴家竳素与吴应竳、臧懋循游,故是集之序,为是应晹撰写而臧懋循书之。其称“元盖副草”者,应晹序谓元盖

  • 养吾斋集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

  • 伤寒寻源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