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麈谈
无卷数。无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记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可能就是此书。孙应龙字海门,浙江余杭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隰州知州。其书多引先儒语录,排比成文,或标曰“注”,或标曰“解”,或标曰“传”,每章之中“注”、“解”“传”三名重复出现,不成著作体例。《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无卷数。无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记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可能就是此书。孙应龙字海门,浙江余杭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隰州知州。其书多引先儒语录,排比成文,或标曰“注”,或标曰“解”,或标曰“传”,每章之中“注”、“解”“传”三名重复出现,不成著作体例。《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①八卷,清安可愿修,曾宗孔纂。安可愿,陕西跃州人,拔贡,官远安知县。曾宗孔,远安县人,庠生。县志明成化二十年(1484)知县刘英始修,嘉靖十七年(1538)知县王绰续加修辑,皆未付梓,仅辗转传钞,故流
十卷。明钱士升撰。士升生平事迹见《周易揆》条。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难中死难诸臣的情况。首列亲臣,次殉难、死义、死事、死战、从亡、隐遁、后死、三不忠,正伪。每类之中又附载表忠祠碑记。有崇祯胡氏十竹斋刻本
十卷。清屠道和(生卒年不详)撰。屠道和字燮臣,孝感(今属湖北省)人。著有《医学六种》等书。此书成于同治三年(1863)。为广采诸家本草之精华,整理编辑而成。书中取本草常用药物五百余种,按药物功效分为温
不分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详见《东洲草堂金石跋》条。何氏金石诗,不见于《东洲草堂诗集·文钞》中,系吴遁盦所收集,辑而成书。书前无序目,亦不分卷,录古近体诗四十九首,都是题咏金石之作。其题“竟宁镫诗”
三卷。清李调元撰。调元字雨村,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潼商道。尝辑有《函海》一书,并著有诗集诗话等。此书凡三卷,据其自序云:“讲易之余,多集古本,互相考质,其有文字异同之处,随时笔
七卷。易义附编五卷。清张瓒昭撰。张瓒昭,生卒年不详。字斗峰。湖南平江人。嘉庆六年(1801)优贡,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东安训导。所著除此书外,尚有《经笥质疑》、《书义原古》等。此书所列多怪异
十二卷。宋崔敦礼(?-1181)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天津市)人。绍兴末,与弟崔敦诗同登进士。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其诗文篇帙甚丰。大体格律平正,词气畅达。虽不能标新立异,但亦周规折矩,尺寸
一卷。旧本题宋强行父(1091-1157)辑。强行父,字幼安。余杭(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本书所载三十五条,皆述所闻唐庚(字子西)论文之语。卷首有绍兴八年(1138)强行父自序称:“宣和元
三十四卷,明郑贤撰。郑贤,生卒年不详,字元直,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东南)人,官震泽县教谕。《人物论》一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书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史书中对人物的论赞,以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中论古之
三种,十三卷。原题南注生辑。南注生不知为何许人,据其书序谓曾官京曹,光绪八年(1882),法、越兵端己起,南注生尝请缨戍边。是书乃“诗钟”之作,所谓“诗钟”,乃一种文字游戏,或嵌字(出诗中限嵌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