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是时仍官左拾遗。尝充内供奉,曾辑梁元帝及陈乐产、唐吕才之书,以推演六壬五行,成《连珠明镜式经》十卷,又名《连珠集》,上之于朝,其事亦在乾元间。代宗登极后,献《周易集解》,其时为秘书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周易集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七卷,题为《集注周易》。《中兴书目》、《通考》、李鼎祚《自序》皆称十卷。盖《周易集解》本为十卷,附王弼《周易略例》一卷,别有《索引》六卷,合为十七卷。故称十卷、十七卷皆不为无据。李鼎祚《自序》中说:“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是知此书汇集汉《易》象数派各家注释,贬抑王注孔疏之义理派《易》说。该书所引述的有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优曼容、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三十五家的观点,其中多数为象数派《易》说。自王弼《周易注》大行,汉《易》象数派著作渐次失传,“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见其一二。”(《经义考》卷十四引陈振孙)其价值主要在保存了汉《易》资料,而不在于学术思想。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朱睦序刊本,有周孝垓刊本,读画斋本,孙星衍巾箱本,《津逮秘书》、《学津讨源丛书》、《秘册汇函》、《雅雨堂丛书》均收录。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万源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刘子敬修,贺维翰纂。刘子敬,曾任万源县县长。贺维翰,天彭人,清翰林院编修。其志清初始于程溥,而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书又毁于兵燹。光绪邑令杨汝偕手辑太平县志十卷,传于世。

  • 小学钩沉续编

    八卷。清顾震福(生卒年不详)辑。震福字竹侯,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是书为任大椿《小学钩沉》的补编,有补任氏已引之未备者,有正任氏已引之误者,有与任辑字同义异、字异义同者。所辑凡48种:卷一为《仓颉篇》

  • 怡志堂文初稿

    六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一字伯韩,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编修,改御史。与苏廷魁、陈庆镛号称谏垣三直。洪杨起事后,以道员守杭州,城陷死难。诗古文以梅曾亮为师

  • 诗经精义集钞

    四卷。清梁中孚撰。中孚字湘舲,山右(今山西省)人,官任宁国县知县。盖其准备科举考试之时,读《诗经传说汇纂》及《诗义折中》,口咏手录,积久而成。是书发上、下二格。下格谨遵《诗义折中》,尽录《折中》原文于

  • 缶庐诗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 格致启蒙

    四卷 英国罗斯古等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略论》)、海盐郑昌同译。这是一本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合编书,其中包括:《化学启蒙》一卷,英国罗斯古撰,全卷共二十二节;《格物启蒙》一卷,英国都口撰,共九十

  • 书法离钩

    十卷。明潘之淙撰。潘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钱塘县)人。此书荟萃旧说,分门别类,共八十二篇目。卷一为“源流”等十五篇,卷二为“取法”等十二篇,卷三为“学篆”等十一篇,卷四为“体式”等十一篇,卷

  • 羲画愤参

    二十五卷。清陆位时撰。陆位时字舆偕,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在明朝时官至鄞县训导。该书成于顺治三年(1646)。前有陆位时的自序,称“小愤小悟,大愤大悟,不愤不悟”。愤,即心求通而不得之意,所以叫“愤”

  • 香域内外集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外集皆诗文,凡七卷,内集五卷,皆语录佛经的唱词。僧人以佛经为内学,儒学为外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

  • 广仁类编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