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唐李复言(约831年前后在世)撰。李复言,字不详,陇西(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亦难考。公元830年游巴蜀,与进士沈田相会于蓬州,因谈及一些奇事,于是续牛僧孺的《玄怪录》,取名《续
一卷。周惠施(约前370-310)撰。施、战国时宋人,仕魏,相梁惠王。惠又作慧,惠施亦称惠公、惠子。据郑樵《氏族略》记载:“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也。”施相惠王,《战国策·魏策》于惠、襄、哀
四卷。明徐三重(详见《余言》条)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
二卷。清邓嘉缜(1845-1916)著。邓嘉缜号季垂,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曾历官贵州等地。工诗,著有《晴花暖玉词》。据书后跋称:“邓氏四十岁以后始为小词。”本书共收录其自光绪十一年(1885)迄民国
十二卷。明陈子壮(生卒年不详)撰。陈子壮字集生,南海(今属广东省)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晋尚书。明朝灭亡而殉难。本书掇辑诸子名言,从先秦到唐宋,分类标题。供学子之用,非为经济。
一百二十卷。清贺长龄(17851848)辑,魏源(1794-1857)编。贺长龄,字耦耕,又称耦庚,号耐庵。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升云贵总督。著有《耐庵文存》。魏源,原名远达,
一卷。清金榜撰。榜字蕊中,又字辅之,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一甲一名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作者以为周官占人之法不著于经,而载于《左传》、《国语》者仅有六爻不变、六爻尽变、一爻变、五爻变,四者
四十卷。明张鼎思(详见《琅琊漫衍》条)撰。此书是张鼎思自给事中谪滁州驿丞时,杂抄诸史百家之言,胪次成书。由于宋欧阳修在滁州做官时著有《醉翁亭记》,恰好张鼎思此时亦官滁州,以著书代饮酒,因名此书为《琅琊
一卷。明方时化撰。方时化事详《易引》条。此书首为《中庸》总提,次载《中庸》全文,每段或总批,或旁批,以释氏解儒书。《四库全书》采用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二卷。明李同芳撰。同芳字济美,号晴原,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该书乃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叙其生平善迹。书分四十门,每门题目皆取佳名为之,明显寓有自美自誉之意。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