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音表

古音表

二卷。《音学五书》之五,清顾炎武撰。是书以表格形式析古音为十部:一东冬钟江;二脂之微齐佳皆灰咍(又支半、尤半;去声祭泰废;入声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鎋屑薛职德、又屋半、麦半、昔半);三鱼虞模侯(又麻半;入声烛陌、又屋半、觉半、沃半、药半、铎半、麦半、昔半);四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五萧宵肴豪幽(又尤半;入声屋半、沃半、觉半、药半、铎半、锡半);六歌戈(又麻半、支半);七阳唐(又庚半);八耕清青(又庚半);九蒸登;十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又入声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王力《汉语音韵》说:“顾氏最大的功绩是离析《唐韵》。他不再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位,而是仔细审查每一个具体的字,以《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来证明它应该属于哪一个韵部。离析的工作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离析俗韵(“平水韵”),回到《唐韵》。例如把尤侯幽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侯韵应入第三部,幽韵应入第五部,而尤韵则半属第二,半属第五;把支脂之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脂之两韵应入第二部,而支韵则半属第二,半属第六;把庚耕清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耕清两韵应入第八部,而庚韵半属第七,半属第八。这是他所谓“一变而至鲁”。第二步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例如析支麻庚尤各为两半,又如析屋为三,析觉为二,等等。甚至个别的字重新归韵。这是他所谓‘一变而至道’”。顾氏所定十部中,后代成为定论的共有四部,即第六部歌部、第七部阳部、第八部耕部、第九部蒸部。其他各部也粗具规模,只是分得不够细而已。顾氏实际是把入声配阴声,只是歌戈麻无入声相配,侵覃以下九部阳声韵配入声。顾氏入声配阴声为其后古音学家所接受。

猜你喜欢

  • 花月痕

    清魏秀仁(1818-1873)撰。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幼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八岁始中秀才,次年为举人,后屡试不第。曾入幕陕西、

  • 渔村记

    二卷。清韩锡胙(1716-?)撰。韩锡胙字介圭,号湘岩,浙江青田人。乾隆举人。官至苏松粮道。学问渊博,诗文俊拔,著有《滑疑集》。《渔村记》为传奇剧本。卷首《南山法曲》题湘岩填词。卷端题妙有山人漫笔,湘

  • 观政集

    一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河南开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山西佥事。此集是其正德十年(1515)在京观政时所作,故以为名。共赋二篇,各体

  • 顺斋先生闲居丛稿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

  • 雪樵文集

    八卷。明程士鲲(约1658年前后在世)撰。程士鲲,字天修,号雪山樵叟,江西永丰人。生卒年未详。崇祯十六年(1643)副榜。官至江西乐平府(今景德镇)推官。此集杂文二百余篇,所纪物产珍异之类,体或同于稗

  • 复堂词话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 荆门耆旧纪略

    三卷,《列女纪略》一卷,并清胡作柄撰。胡作柄,荆门(今属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荆门旧有志,明末散佚。胡作柄乃搜集旧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五十八(1719)年之间首先编成《荆门耆旧纪略》

  • 四音定切

    四卷。清刘熙载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双声”。卷首刘氏自序云客有问以切字之法,辨开齐合撮之四呼,因撰作此书以答之。此编首为图说,综论拼切之法,阐述四呼开齐合撮之异。正文四卷为“韵释”,广列图表并附以

  • 诗纬含神雾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首有近代经学家廖平序,序称西汉以上说经,皆以纬为主,而齐鲁韩三家诗尤为显著。篇末有门人萧洁端跋,跋称胡氏旧有《诸经纬训纂》,现已散佚,唯有少数几种保存下来,《诗纬含神雾训纂》即其中

  • 汉石经碑图

    一卷(民国二十年排印本)。张国淦撰。国淦字乾若,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曾著有《历代石经考》。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其中可考者,约得四千余字。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凡一卷。按,汉石经碑数,前人有四十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