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老子

古老子

二卷。旧题许剑道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手刊。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常将《老子》一书刻于石上,以传后世,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此书则似为拓本。据《四库提要》载录,此书卷首有许剑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元,何事幡然绘此篇?料得浮云无挂碍,欲从牛背学长年。”称壬子闰五题于申州传舍。书末有二小印:一曰,史垂名;一曰,青史,是其名字。次为老子像,也有二小印:一曰,许剑道人;一曰,别号题桥生。又有一注,以解前二小印曰:垂名,原名南;两江,一字青史。不知二小印主人是谁。经《四库提要》作者考证,《石墨镌华》有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盩厔楼观说经台篆书《古老子》及正书的《释文》与此书无异。说经台本书末有夷门天乐道人李道谦跋云:“鲁之大儒高翿文举者,善古篆,常为会真宫提点张志伟寿符书《道德五千言》,笔法精妙,古今罕有。至元庚寅年(1290),承命祀香岳渎,驻于终南山重阳万寿宫,遂摹诸经台,垂之永久。”据此,《四库提要》作者认为此本是高翿书写,李道谦摹刻于石,后人又将其从石刻拓印下来收藏,并称其“字体怪异,不和六书。赵崡谓其杂出颉籀款识古文大小二篆,沾沾自喜,尚不堪郭忠恕一嗤。非过论也。”《四库提要》又据高翿所云:“《老子》旧有古本,历岁滋久,不可复见。于古文韵海中检讨缀辑,越月乃成”之语,认为此书是高翿据古文韵海所写篆体,而其经文是据今本《老子》又增减数虚字,也不足以用于考证校订。此书已少有传本,《四库提要》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读书一得

    四卷。明黄训(详见《名臣经济录》条)撰。黄训喜读书,每读一书,即从中摘取一两件事,论证其是非,积久而成一帙,共四卷,一百九十三条,也有一书中摘取数条的。虽于每条之首各题为“读某书”,但绝非序录、题跋之

  • 艺风堂文漫存

    十二卷。清缪荃孙(1844-1919)撰。缪荃孙生平详见《艺风堂文集》(辞目)。《艺风堂文漫存》凡十二卷。内含《辛壬稿》三卷,以刊于辛亥(1911)、壬子(1912)年间,故名。卷一录其诗二十七题七十

  • 殷墟书契前编

    八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他搜集整理的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的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殷墟书契》所收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

  • 续登州府志

    十二卷。清永泰纂修。永泰字石安,满洲人,乾隆七年(1742)任登州知府。考《登州府志》,创修于顺治十七年施闰章,虽规模大备,然历年久远,残缺颇多。永泰莅任后,即征询耆硕,详稽典籍,汇辑成编。《续登州府

  • 僦寮集

    一卷。旧本题古杭月堂宗贤撰。不著时代。考之志乘,亦不载其名氏。据其题名,似乎衲子。故所与唱和者亦衲子为多。集中有和沈石田《鹊桥仙》词,知其为正、嘉年间人。其诗笔清旷,颇近自然。但篇幅不多,不免伤于寒瘦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

  • 青雨草堂稿

    四卷。清高采(生卒年不详)撰。高采,字琴泉、自号庸斋,辽宁铁岭人。嘉庆举人。久困礼部试,曾佐四川军幕,因失意于上司,旋归,晚年贫病。高采早慧,六岁能诗,十岁即有佳句,如“落霞红到地,青草碧露天。”“流

  •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

  • 释书

    一卷。清何西夏撰。本书卷首有序。在注释体例上,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来分别加以解释。对每篇或释大义,或只解释一字一句,均出于己意,没有引用他人之说,但大多解释肤浅,没有什么新意的阐发

  • 成都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王泰云修,衷以埙纂。王泰云,字春谷,安徽南陵人,嘉庆十六年(1811)任成都县知县。衷以埙,字声元,号雅堂,南昌人,乾隆进士,曾任四川乐山、巴县知县,著有《留耕堂文稿、《诗稿》。《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