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乐县志

南乐县志

①十五卷,清王培宗修,邱性善、魏纂。王培宗,字德厚,山东诸城县人,康熙进士,四十六年(1707)任知县。邱性善,字近思,山东诸城县人,举人。魏,字陟庵,邑人,进士,候选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王培宗与邑绅商议修志事,聘同乡邱性善主其事,魏为参订,共襄其事,纂成此志。康熙五十年(1711)增补明嘉靖末年本刊印成册。该志书以旧志为基础,但在体例上较旧志有较大变动。诸门类各自为卷,纲目略有改动。其天文、地理、建置分别图文并茂,便于阅读使用。其中地理志记载了《诸水源流考》、《乐邑水患参考》二文,十分详尽。赋役志中,保存旧志中所列数目,同时,又就当时奏销清册一一列出,自明永乐、正统、嘉靖以来户口、地亩、两税及驿传等因革变化资料十分详备,为研究当地赋役、人口不无裨益。然风俗、方物各为一卷,所载内容仅二三页,风俗志记载截止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而后一二百年,未续一字。还有诸如里社志、方物志等都过于疏略。② 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施有方、陆维炘修,武勋朝、李云峰纂。陆维炘,上元(今南京)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南乐县。武勋朝,字常卿,邑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并主讲广平、南乐书院。《南乐县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印。卷一地理、建置,卷二职役、学校、坛庙、方物,卷三封爵、官师、名宦,卷四选举,卷五至卷六人物,卷七兵灾、祥异,卷八至卷九艺文,卷十志余。卷首有施有方、陆维炘、李云峰等人的序,另附地图。该志书基本承袭前志,卷目凡例照录。在人物志中,记载了捻军在南乐一带的活动的资料。艺文志中,记载了《南乐城工善后记》一文,载有捻军、义和团活动;《凶岁谣》记述灾荒赋重情况;《陈时政缺失疏》、《因灾陈君臣交儆之谟疏》等文,有一定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 春秋公法内传

    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刘人熙撰。人熙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宣统己酉(1909)黄杰序,知草创于光绪甲辰(1904),写定于丙午(1906),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由弟子黄杰付梓刊

  • 说文假借例举

    一卷。清侯康(生卒年不详)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著作尚有《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春秋古经说》、《穀梁疏证》等。是编专论六书之假借,谓假借制字之时已有,非用字之时始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伤寒明理药方论

    见《伤寒论方》。

  • 尚书旋玑钤

    一卷。此卷原题阙名。共辑有九条,其中“禹开龙门,导积石,玄珪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锡佩”条,见《艺文类聚·帝王部》;“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 三华集

    ① 十八卷。明钱子正、钱子义、钱仲益合刻。钱子正、钱子义兄弟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皆工诗,子正有《绿苔轩集》六卷;子义有《种菊庵集》四卷。钱仲益是子正之从子,名永升,以字行。有《锦树集》八卷。三人之

  • 博罗县志

    十四卷。清陈裔虞纂修。陈裔虞,陕西蒲城人,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任县令。明宣德间韩晞纂县志,久已不传。崇祯三年(1630)韩日缵手辑成书,县始有志。康熙间县令陶敬续修。陈裔虞任博罗知县,适逢修郡志,令所属预

  • 苏文奇赏

    五十卷。明陈仁锡(1581-1636)编。陈仁锡,字明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详见《系辞》(辞目)。此编共五十卷。系由《东坡七集》中分体选录而成。并以时文之法加以批点。至于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之

  • 江泠阁集

    二十六卷。清冷士嵋(1627-1711)撰。冷士嵋,字又湄,号秋江,京口(今江苏丹徒)人。明朝诸生,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老。冷士嵋年未弱冠即逢明清朝代变换,河山异色,遂绝意仕进,摒弃举业,专意为古文、诗

  • 金陵历代建置表

    一卷。傅春官撰。傅春官,字苕生,江宁人。勤于学问,耆学长者亦乐为指导,故熟悉乡邦文献。他藏书丰富,精通版本目录之学。著有《金陵丛刊》等。此表分成五栏:一曰国都,二曰州府,三曰留军,四曰郡州府,五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