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八卷。明虞抟(1438-1517)撰。虞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今属浙江)人。世医出身,幼年曾习举业,后弃而专攻医学,其曾叔祖曾受学于同代名医朱震亨。虞氏承其家学,对朱震亨之说亦颇尊崇。医术高明,著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书。虞氏之学以朱震亨为宗,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提出了两肾皆为命门之说。认为命门为元气所司,性命所系。肾水和肾火是相互联系的,肾虽为水脏,实有相火寓于其中。首创了使用器械灌肠法。此书又名《新编医学正传》,成于正德九年(1515)。时虞氏七十八岁。目的在于“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盖亦端本澄源之义耳。”其基本理论皆宗《内经》、《难经》。全书三十九万字。书中首列“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阐明前人未尽之意。然后分述各科常见病,分门论证,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之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言,伤寒宗仲景,内伤宗李杲,小儿科多宗钱乙,其余诸病,则以朱震亨要语及其所著为主,并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之方列之,以备参考,并结合自己心得论述内、外、妇、儿病证近百种,以论、脉、法、察进行介绍,总结出一千多方,包括家传方、个人验方等。虞氏虽与朱震亨同乡,颇受朱氏影响,但并不为朱氏学说及其他医家论点所囿。他认为,“朱氏之书,不过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备耳。若不参以诸贤所著而互合为一,岂医道之大戒哉?”故其论病是以朱氏论述及其方剂冠首,其次则选张从正、刘完素、李杲和作者本人及其他医家所说。书中对运气学说持批判态度,并批判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合得病之日期,推算五运六气之法,认为是“以世之生灵为戏”,“杀人多矣”,劝世人“勿蹈其覆辙”。此书对理论研究及临床验证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靖刻本(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李文公集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李文公”。生平详见《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蜀本,分

  • 曝书亭诗笺注

    十二卷。清江浩然(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江浩然,字万原,一字孟亭。浙江嘉兴人,系大诗人查初白表弟,生卒年及官迹均不详。江浩然家贫,但甚好读书,工诗。后隐居长水,以诗学辅引后学,据称学生不下千人。《

  •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

    见《武王伐纣平话》。

  • 释名补证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

  • 过江集

    四卷。清史申义(1661年-?年)撰。史申义,字叔时,一字蕉饮,另说号蕉饮,江苏江都人,卒年不详。十五岁补诸生时,已凭《琼花赋》、《霜钟赋》等篇闻名于时,与同乡顾图河用诗学相切磋,故同有诗名,时称“维

  • 中庸本旨

    一卷。清朱谨撰。朱谨号雪鸿,昆山(今山东诸城县附近)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前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魏一川序,称作者岁易一稿,共费时三十年方撰定此书。但此书并非精益求精之作。书前列《中庸图》十

  • 珠泉草庐诗钞

    四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廖树蘅,湖南宁乡人。清岁贡生。官宜章清泉等县教谕、内阁中书。树蘅以端正干济著称,久斡湖南矿物,为当事所倚重,而亦能诗。陈三立称其诗芳鲜澄澈。王闿运亦称其诗裔皇中宫音,决非

  •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

  • 放鹤村文集

    五卷。清张侗(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张侗字同人,一字石民,诸城(今山东省诸城)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前有方迈所作张侗小传,称其有孝行,多奇节,孤高。其文欲摆脱町畦、乙乙冥冥、别标象外之趣,而反堕公

  • 延清堂帖

    六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陈钜昌,字懿卜,生平不详。陈氏辑有四种董氏刻帖,此为其一;另外,还有《太清楼帖摹本》。该帖成于天启甲子(1624),重摹《太清楼帖》之后,其中包括董氏大小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