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功顺堂丛书

功顺堂丛书

十八种,七十五卷。清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潘祖荫曾编辑《滂喜斋丛书》,后来又编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八种,史学著作二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十二卷,是为纠缪古人,客观地评价《左传》而作。清王绍兰《周人经说》四卷见解深合经书题旨。清潘柽章《国史考异》三卷,根据明代诸书考订,虽只记载了太祖等三个朝代,但很受顾炎武的推重。另外,佚名《平定罗刹方略》四卷记载康熙年间同俄罗斯争端的史实,周元畔《泾林续记》一卷和刘献廷《广阳杂记》五卷是有关考订掌故的著作。有清光绪初年吴县潘氏刻本。

猜你喜欢

  •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

  • 四声实验录

    六章。刘复著。刘复(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江苏江阴人。1920年赴英国留学,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春获博士学位。同年秋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

  • 化学卫生论

    四卷。英国真司腾(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1839-1928)译。真司腾生平事迹不详。傅兰雅,又名弗赖尔·约翰,英国人,1861年来华,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后应北京同文馆之聘,任英文教习。186

  • 禹贡辑注

    一卷。清余宗英撰。余宗英字伯熊,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所辑,以蔡沈《书集传》为主,但蔡传有误者,则不从蔡氏注,间附以己意以决断之。有的虽从蔡氏注,但为之辨误而驳正之。如蔡沈认为“梁

  • 蜀刻本

    八种,十七卷。佚名编。此丛书不知编者,也不著书名,所收清张琦《战国策释地》二卷,见于《宛邻书屋丛书》;唐罗隐《两司书》二卷,见于《拜经楼丛书》;清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已有刊本流传。唯清王筠所著《毛

  • 易艺举隅

    六卷。清陈本淦撰。陈本淦,字念吾。长沙人。诸生,曾先后掌陕西横渠、古莘书院。他看到当时学子得书很难,尤其是对汉魏古注及乾嘉学者之书更是茫无所知,因此,专门搜罗从汉代郑玄、虞翻至清代毛奇龄、惠栋、焦循、

  • 读左质疑

    四卷。清王祖畲(详见《礼记经注校证》)撰。《左传》自刘歆加以表彰,逐渐为学者所重。但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东汉今文学家何休等人曾批评《左传》。唐代学者啖助认为《左传》广采文籍,是非交错;赵匡认为《左

  • 周易辑闻

    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宋赵汝梅撰。汝梅字号、生卒年皆无考。《四库提要》谓其为商王元份之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经义考》引袁桷语也云,汝梅,善湘子,为宰相婿。卑退自修,精易象,有《

  • 毗陵人品记

    十卷。明吴亮撰。亮字采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吴中行长子。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毗陵,即明代之常州。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常州名人的事迹,是在毛宪旧本的基础上增修而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