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
十四卷。明周汝登(生卒年不详)撰。周汝登字继元,号海门,嵊县(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工部主事、两淮盐运判官、南京尚宝卿等职。学宗王守仁,并有意融合儒、释二家。著有《海门先生集》、《圣学宗传》
一千卷。清董诰(1740-1818)等奉诏编纂。董诰,字雅伦,号蔗林,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载,曾纂辑《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
三卷,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清嘉庆十九年(1814)华亭沈氏金陵刻本。杨潜,华亭知县。此志修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久佚。王鹤溪家有抄本,钱竹汀借抄于王鹤溪家,袁寿延复借钱氏抄本,转录以
见《女才子书》。
四卷 清管干珍(生卒年不详)撰。干珍字松干,后改名干贞,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漕运总督,被议免官。是编凡四卷,分总说一条、国风七十条、小雅三十八条、大雅十九条、
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广雅疏证》刊成之后,王氏父子复加勘校补充,所言或细书刊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手校补本《疏证》先由清河汪汲收藏,后入扬州书贾夏炳泉手,复由淮安黄海长购得,经罗振玉鉴定确为王氏
五卷。南宋吴棫撰。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祖籍同安(今安徽潜山县)。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替孟忠厚草表触犯秦桧,被罢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