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撰。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一号稚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鸟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明末文学家。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五十五岁时,授上海县丞,署理海防及漕盐等事务,颇有政绩,后升任徐州通判。明末参与镇压农民起义,1644年被李自成义军围困,呕血而死。一生著作甚丰,有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与冯梦龙“三言”并称“三言二拍”。选编有散曲、传奇集《南音三籁》,著杂剧《虬髯翁》、《北红拂》及传奇《乔合衫襟记》,另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等各类著作,多已不传。《初刻拍案惊奇》每卷演一个故事,计四十篇。凌氏在该书《原序》中说,有书商见冯梦龙“三言”颇受读者欢迎,建议他仿效作之。而宋元的旧小说,已被冯氏“搜刮殆尽”,“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故事取材也有出自《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前人小说的,但综观全书,据旧本改写或抄录者很少,大部分是凌氏的创作。故事时代属唐代九种,宋代七种,元代六种,明代十三种,时代不明的五种。该书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以往文学中那些帝王将相、英雄美人,而多是平民百姓。市民商人、贩夫走卒、娼妓小偷等向来不登文学大雅之堂的人物成了主角。这种观念的变化,来自于明清之际市民阶级意识形态影响。而且书中冲破以商为末流的正统意识,肯定了商人们冒险逐利的活动,如开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期胡指破鼍龙壳》,写主人公文若虚带仅值一两银子的“洞庭红”出海获重利,以及在荒岛上意外得到珍宝的奇遇。同时,书中不少篇章也描写了各类奸骗盗杀等丑恶故事,展示了金钱情欲漩涡中被扭曲了的人性。很多故事描写了婚姻恋爱和男女关系,其中较好之作如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等,批判了封建门第和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肯定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该书描写婚姻爱情比较直率大胆,毫不掩饰地写青年男女对情与欲的要求,与理学家提倡的“存天理、去人欲”主张尖锐对立,明显可见作者受到明代李贽等思想家崇尚“童心”、“赤子之心”进步思想的影响,主张人性自由发展,崇尚“真”,反对虚饰。所以像陆蕙娘那样抛弃了骗子丈夫跟人私奔的行为(《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被称赞为“侠”;而许多道士和尚披着圣洁外衣荒淫纵欲的行径(卷六、卷十六、卷二十六),则因其出于虚饰,作者大加挞伐。在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中,虽然作者声明“绝不作肉麻秽口,伤风化,损元气”(该书《凡例》),但色情秽亵描写其实不少,比冯氏“三言”露骨赤裸。另外,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果报观念的说教也杂陈其间,不脱时代局限。关于取材原则,作者在《凡例》中说:“事类多近人情日用,不甚及鬼怪虚诞。正以画犬马难,画鬼魅易,不欲为其易而不足征耳。”所以该书故事多是描写世俗人情,涉及神鬼怪异之事很少,现实性较强。虽也间杂少量诗词,但故事主体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叙述,人物形象较生动,情节曲折。总之,该书是“三言”之后明代白话小说的又一重要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的明崇祯戊辰(1628)尚友堂原刊本四十卷,是全本,现藏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国内流传的有多种三十六卷刻本:复尚友堂本,清消闲居本,松鹤斋本,万元楼刊本,敬业堂刊本。铅印的有:上海杂志公司《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及中央书店、新文化书社的翻印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复尚友堂本为底本,参补其它版本,以《初刻拍案惊奇》为题出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藏的尚友堂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日本尚友堂本排印全本。

猜你喜欢

  • 钱南园遗集

    五卷。清钱沣(约1739-1795)撰。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初为翰林,后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曾诛甘肃昌赈折捐案罪首王亶望,劾诛山东巡抚国泰。平生清贫,刚直不阿。钱沣诗文向不存稿

  • 删订来氏易注象数图说

    二卷。清张恩霨撰。张恩霨字慈光,曾官永定河南岸同知。明来知德著《周易集注》十六卷。其卷首卷末附图甚多。张氏以为这些图驳杂不纯。因而对其重新删订,只取其中三十四图,引录部分图说,编成此书,并于上注眉批,

  • 漕政举要录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 深州风土记

    二十二卷,附表五卷。清吴汝纶修纂。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任深州、冀州知州。还受聘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京师大学堂总

  • 云起轩词抄

    一卷。清文廷式撰。文廷式字芸阁,号道希,自号纯常子,萍乡(今属江西)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著有《补晋书艺文志》。本书卷首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作者《〈云起轩词抄〉序》。卷末附录王

  • 关中集

    四卷。明余懋衡(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著有《关中集》、《语录》、《经翼》。是书为懋衡巡按陕西时所作。凡四卷,收

  • 昆山郡志

    六卷。元孛罗帖木尔修,杨潓纂。孛罗帖木尔,字存中,号一斋,唐兀人。至正元年(1341),以奉议大夫为昆山监州,有善政。杨潓,字履祥,号东溪老人,本籍浦城,徙居于太仓,为昆山州学训导。著有《帝王图辨》、

  • 印江县志

    二卷,清郑士范纂修。郑士范,凤翔人,曾任印江县知县。印江为古思印之地。汉为酉阳县。隋为务川县。旧无志乘。道光中,郑士范任县令,为补无志之缺,遂撰成此书。《印江县志》道光十七年(1837)写本,共二卷。

  • 文选锦字

    二十一卷。明凌迪知(详见《万姓统谱》)撰。本书以《文选》字句辑为二十七门。自谓在合并清江刘氏《类林》及眉山苏氏《双字类要》二书的基础上增减而成。

  • 簠斋吉金录

    八卷。清邓实编次。邓实(约1854-1924),字秋枚,广东顺德人。邓曾与黄节同编《国粹学报》。《簠斋吉金录》乃邓氏家藏墨本,合褚德彝、邹寿祺两家之物,编辑影印而成。书中所录,自殷周彝器乃至古兵、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