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子

列子

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生卒年不详)撰。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与伯昏瞀人有半师半友之交。又据本书《黄帝篇》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庄子·列御寇》关于列子事迹多有记述。《吕氏春秋·不二》中,也有“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子贵清、子列子贵虚”等赞语,说明或有列子其人。其言行及著述被后人集成《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冲虚至德真经》。战国时期,学派并起,百家争鸣,道、儒、墨、法等家,尤为活跃。列子学说,究其要旨,属于道家。由于历史久远,已难见《列子》一书原貌。《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列子》八卷,是经汉代刘向等人整理、校定而成,其中有列御寇门人弟子之作也不足为怪。但其书也已亡佚。今所见《列子》八卷,是经晋人张湛整理注释后所传。此书前有汉代刘向校书序言,讲述校定此书过程及其旨意。又有晋张湛《列子注序》,称此书原为其先人得之于亲属王氏家,又因避乱,散失大部,仅存《杨朱》、《说符》、《目录》等三卷,后来又于扬州刺史家得四卷,于赵季子家寻回原失的六卷,“参校有无,始得全备”。使其书卷数与《汉志》所载相同,内含《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引诸子言论阐述有无、生死变化之道。张湛称此书大略是“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张湛集全此书又为之作注,并使其与佛经相参合,未免有失其书原旨。但也使其书得全又流传于世,其功仍不可没。唐代学者殷敬慎曾为此书作释文,虽然与张湛注文相混淆,但对后世研究《列子》多有方便。唐天宝元年(742)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宋代学者又加入至德二字,称为《冲虚至德真经》,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后世学者对此书真伪多有异议,但书中所述典故,常为学者引证。其中“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夸父追日”等,流传广泛,几乎老少皆知,其影响深远,显而可见。现存清《四库全书》本、《二十二子》本等。

猜你喜欢

  • 朱子晚年全论

    八卷。清代李绂(1673-1750)编。李绂见《陆象山年谱》条。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学部通辨》等书中的“尊朱绌陆”观点,摘取朱熹正、续、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讲义、题词之类内容,排列编辑,

  • 适园丛书初集

    七种,三十二卷。清张钧衡编。张钧衡字石铭,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清代藏书家,尤喜宋元旧籍,曾搜集秘笈,刊刻《适园丛书》十二集。丛书未刊行之前,先出了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本的初

  • 诗林广记

    二十卷。宋蔡正孙(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蔡正孙,字粹然,自号蒙斋野逸。生卒与里籍不详。是书前有自序,可知此书为己丑年作。确切时间当为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时宋亡已十年。是书有前后集之分,各十卷。前集

  • 湘绮楼文集

    八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王闿运,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清著名文学家。太平军起义时,曾依附曾国藩军中。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 孤树裒谈

    十卷。明李默(?-1556)撰。李默,字时言,瓯宁(今福建建瓯)人。李默博雅而有才辩,以气自豪。官至翰林学士。著有《建阳人物传》等。《孤树裒谈》是记叙明洪武年间至正德年间事迹的笔记小说。取材群书约三十

  • 中华边防舆地丛书

    见《皇朝藩属舆地丛书》。

  • 纷欣阁丛书

    十三种,七十八卷。清周心如编辑。周心如字幼海,浦江(今属浙江省)人,生平事迹不详。“纷欣阁”大约是编者书室名,因以为丛书名。所收十三种书为:宋朱熹《朱子周易参同契考异》,清许乃济、清王庆麟《左氏蒙求注

  • 雪山集

    十六卷。宋王质(1127-1189)撰。王质,字景文,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为太学正。孝宗屡易相国,质上疏极论。为忌者所谗,被罢官。虞允文因其性格耿直荐为右正言。时中贵人

  • 嘉禾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唐枢于嘉靖十一至十二年(1532-1533)间讲学于嘉兴,由其门人将其所讲录为此编。初名《四书杂问》,后由邑令周显宗改题《嘉禾问录》。书中所言格致心性诸说,率宗王

  • 尚书后案驳正

    二卷。清王劼撰。王劼字子任,四川巴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是为驳王鸣盛《尚书后案》而作。王劼在其自序中驳斥《尚书后案》,说它譬如魔趣,不辨昏晓。此书上卷认为《尚书后案》在播弄篇卷之外,更有四谬:一是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