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切韵指掌图

切韵指掌图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元邵光祖所补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等韵之传于今者,以此书为最古。”明桑绍良《青郊杂著》、清周赟《山门新语》、莫友芝《韵学源流》等则怀疑此书是托名之作。清人邹特夫、陈澧主张是南宋杨中修的作品,此说亦无确证。此书作者尚属疑问,大约是南宋人所作,且晚于《四声等子》。赵荫棠《等韵源流》谓是书“是淳熙三年(1176)以后与嘉泰三年(1203)以前的产物。”《指掌图》也列二十图,使用三十六字母,表面上和《四声等子》是一致的,但实质上区别颇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指掌图》三十六字母排成三十六行,每行一母,改变了《韵镜》、《等子》排成二十三行传统。三十六母的顺序与《七音略》相同,以“影”、“晓”、“匣”、“喻”为次,与《等子》不同。清陈澧《切韵考·外篇》云:“《切韵指掌图》影晓匣喻四母次第殊谬,不知喻母为影母之浊,《四声等子》、《五音集韵》、《切韵指南》皆以晓匣影喻为次,则影喻清浊相配不误。然以晓厘在前亦非,影喻是发声,晓匣是送声也。”韵母方面,《指掌图》一声包四等,改变了《等子》一等包四声作法,恢复了早期韵图传统。(二)《指掌图》不立韵摄名目。《等子》虽分十六摄,但宕与江,曾与梗,果与假相并,实际只有十三摄。《指掌图》实际上也是宕与江,曾与梗,果与假不分,所以用摄来衡量,也只有十三摄。(三)《指掌图》对《切韵》韵部的归并与《等子》大同小异,区别有以下几点:(1)对江韵的处理不同。《等子》把江韵的帮见组字与阳韵的庄组字排在一起,定为开口二等;把江韵其他声母字,即知、庄组和来母字另排一图,定为合口二等。《指掌图》则把江韵字一律定为合口,和阳唐合口字排在一起。(2)对支之两韵开口精组字的处理不同。《韵镜》、《等子》等都把这些字排在三等,而《指掌图》则改排在一等。可能这些字的韵母近于l音,后来《中原音韵》即别设一个支思韵。(3)《指掌图》把止蟹两摄的字重新划分,打破了摄的界限。它把蟹摄齐祭两韵的开口字和止摄支脂之微四韵的开口字排在一起。把蟹摄一等灰韵、四等齐韵的合口字,与止摄支脂之微的合口字排在一起。《指掌图》的改动,说明齐祭灰等韵已变细。(4)《指掌图》把许多原来的三等字列入四等地位,在韵目的标注上,也把三等韵与四等韵并列,看来,三四等的界限已渐消失。这些不同之点,表现出《指掌图》的革新精神,其语音系统与实际语音颇为接近。因此这部韵图对后代韵书韵图影响很大,流传十分广泛。《四库全书》著录之永乐大典本附“检例”一卷,云元邵光祖所补正。《四库全书提要》云:“光祖字宏道,自称洛邑人,其始末未详。考《江南通志·儒林传》载元邵光祖字宏道,吴人。研精经传,讲习垂三十年。通《三经》,所著有《尚书集义》,当即其人。洛邑或其祖籍欤?据王行后序作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称其殁已数年,则元之遗民,入明尚在者也。”《切韵指掌图》有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刊本、《永乐大典》本(后收入《四库全书》;四川严氏复加刊印,是为《音韵学丛书》本)、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宋本(光绪九年刊)、丰城熊氏旧补史堂本(宣统二年刊)、张海鹏《墨海金壶》本(收入《丛书集成》)、《十万卷楼丛书》本等。各本列字有出入,同文书局等本尚有缺页,《音韵学丛书》本较精。

猜你喜欢

  • 古田县志

    八卷,清辛竟可修,林咸吉、蓝孙璿纂。辛竟可,曾任古田县知县。古田志乘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邑令刘日阳。三十八年王继祀再修。崇祯六年杨德周三修。辛竟可任县令后,以志乘又一百五十余年未修,故尽力而纂成此书。乾

  • 吴氏遗著

    三种,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终身不入仕途。致力于音韵训诂文字之学。是书三种为《经说》三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附录一卷为王宗涑撰。有道光

  • 诗经异文

    三卷。朝鲜申绰撰。该书前有申氏自序,序云:“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去古未远,且传受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辩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

  • 夏小正释义

    不分卷。清宋书升(生卒年不详)撰。宋书升,字晋之,维县(今四川理番县西四十里)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即隐居不仕。是书前后无序跋。每月题书名及“维宋书升学”,似是十二卷

  • 御赐三希堂法帖抚本

    六卷。清秦震钧摹。嘉庆四年(1799)秦震钧为两浙盐运使时,以《三希堂法帖》摘摹为六卷。第一卷为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王殉、唐代褚遂良、颜真卿、怀素、柳公权、宋代蔡襄、苏轼。第二卷为宋代黄庭坚、米芾。第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释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该经疏严考细作,所释为唐玄奘所译经本。注疏甚为详尽。立五种般若,即一实相,二观照,三文字,四境界,五眷属,以为正宗。以十门分别注疏其经

  • 霞外诗集

    十卷。元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道士。生卒年不详。此集有仇运序称其:“隐约西湖之滨,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四库全书总目》评曰:“集中铺张富贵者数篇

  • 四书集注直解说约

    七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明政治家。著有《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是书先标举《四书章句》为纲,次《朱注》,次《直解》。句栉字比,大都

  • 白雪堂诗

    一卷。明李嵩(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嵩,字影石,河北枣强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累山西、湖广盐察御史、布政使。著有《按晋疏草》。此集乃其巡授湖广时所刻,故以郢中白雪为名。共古

  • 欧阳遗粹

    十卷。明郭云鹏编。其人爵里未详。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鹏自序,他认为宋陈亮所编《欧阳文粹》仅录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遂补录八十三篇,附刻其后,以成此书。但本书持择,精不及《欧阳文粹》,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