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堂缀逸稿
二卷。《兰舟漫稿》一卷。附《二余词》一卷。明陈如伦(生卒年不详)撰。陈如伦字德宣,号午江,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东)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参议。陈如伦以清介著称。本集为其子谦亨等所编。初稿本有十卷,燃于火,稿尽失。谦亨又搜求残剩,辑为二卷,故题曰“缀逸”。其诗别名《兰舟漫稿》,为陈如伦所自编,为嘉靖甲辰服阕补江西按擦司佥事时途中所作。其诗余别名《二余词》,也是陈如伦自编,“二余”是陈如伦别号。有孙仰曾家藏本。
二卷。《兰舟漫稿》一卷。附《二余词》一卷。明陈如伦(生卒年不详)撰。陈如伦字德宣,号午江,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东)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参议。陈如伦以清介著称。本集为其子谦亨等所编。初稿本有十卷,燃于火,稿尽失。谦亨又搜求残剩,辑为二卷,故题曰“缀逸”。其诗别名《兰舟漫稿》,为陈如伦所自编,为嘉靖甲辰服阕补江西按擦司佥事时途中所作。其诗余别名《二余词》,也是陈如伦自编,“二余”是陈如伦别号。有孙仰曾家藏本。
二卷。清高奕(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高奕,字晋音,一字太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上卷为“古人传奇总目”,下卷为“新传奇品”。高奕自序说:“笥中藏明以来传奇数百种,因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通鉴刊本识误》)撰。分上、中、下三卷。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二百九十四卷,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以其卷帙繁巨,刊刻不易,乃携赴云南任所,弃衍书所补分注,取其补正《通鉴》原文者,逐
六卷。清杨夔生(生卒年不详,约乾、道年间人)撰。夔生字伯夔,金匮(今江苏无锡)人。词人杨芳灿之子。官蓟州知州。敦敏嗜学。生平著述于诗文外,尤工倚声,守其家法,且陶冶于唐宋诸名家,撷其精华,抒以妙笔。所
见《荡寇志》。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
三十卷。宋僧惠洪(1071-1128)撰。惠洪,名觉范,俗姓彭氏,宜丰(今江西宜丰县)人。惠洪少孤,能文善诗。张天觉闻其名,请往峡州天宁寺。后易名德洪。许诗话称其著作似文章巨工,仲殊、参寥辈皆不能及。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一卷。清黄奭(生卒年不详)撰。黄奭字恩抡,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是书辑录为《说文》等书所引的周代迄乎南北朝之间小学方面的言论或著述,凡四十八家一百一十四条:《史篇》三条,楚庄王说一条,孔子说七条,韩非
十五卷。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学识渊博,精通诸子百家,长于考据。本书因辑成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故题为《癸巳类稿》。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