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新义
一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林乐知以中国元气未复,虎视者流复环集其旁,观衅而动,时事之危甚于洪水将至,自称拟对症下药以兴华,特撰此书,定书名为《兴华新义》。全书分意兴、权力、道德、政令、体统五个部分,各部之下分系条目,眉目清晰。其语多中肯。道德一篇持天伦、人伦、物伦之说,欲用西教兴华,体现其传教之义。书中所论,虽未能揭示兴华真谛,但也可供参考。有广学会本。
一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林乐知以中国元气未复,虎视者流复环集其旁,观衅而动,时事之危甚于洪水将至,自称拟对症下药以兴华,特撰此书,定书名为《兴华新义》。全书分意兴、权力、道德、政令、体统五个部分,各部之下分系条目,眉目清晰。其语多中肯。道德一篇持天伦、人伦、物伦之说,欲用西教兴华,体现其传教之义。书中所论,虽未能揭示兴华真谛,但也可供参考。有广学会本。
六卷。清允禄奉敕编撰。卷一为祭神还愿、荐新背灯说、满洲祭祀故事汇记、坤宁宫、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堂子亭式殿及尚锡神亭祭祀仪注并祝词、请神位于堂子供献及奉请入宫仪注、坤宁宫月祭仪注及祝词、祭神次日还
二卷。宋江休复(1005-1060)撰。江休复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少博学强览,为文淳朴,尤善于诗。举进士,充集贤校理,贬监蔡州税,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注。江休复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亡佚,
一卷。南齐王俭(452-489)撰,清马国翰辑。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僧绰子,自幼好学,宋明帝选为婿。仕宋官至吏部郎,后附萧道成(齐高帝)禅代诏策多出其手。入齐,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时
一卷。清刘学宠辑。刘学宠,生平事迹不详。《诸经纬遗》全取之于元末明初的陶九成(守仪)《说郛·卷五》一书,共收四十篇:《易川灵图》《易通卦验》《尚书璇玑钤》《尚书帝命朝》《尚书考灵耀》《尚书中候》《诗含
八卷。宋王安礼(1034-1095)撰。王安礼,字和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迁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王安礼政治上反对王安石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
一卷。清曹倜修,李椿龄、张云渠纂。曹倜,江阴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宁阳知县。李椿龄字广文,邑人。张云渠,邑人。光绪年间,朝廷命各郡邑编辑乡土志,以资采择。宁邑前令更调频,仍无暇修志,曹倜掌宁阳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
十卷。《残余》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因晚年隐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官宝应知县。不久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
十卷。清吴山嘉(生卒年不详)撰。山嘉字愚甫,江苏震泽(今属吴江县)人,县学生。其五世从祖吴诩与孙吴涫等为复社创举人。山嘉多方搜集:共得一千二百余人。卷首有复社事略。现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