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曲选

元曲选

一百卷。明臧懋循(约1595年前后在世)编辑。臧懋循字晋叔,长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荆州府教授,南国子监博士,以沉湎游赏诗酒罢归。辑有《古诗所》、《唐诗所》、著有《负抱堂集》。此书选编元、明杂剧一百部,据各家所载,其中元人或元末明初人有四十三家,共七十七部,其著者为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白仁甫、高文秀、郑庭玉、李文蔚、李直夫、吴昌龄、武汉臣、王仲文、李寿卿、尚仲贤、石君宝、杨显之、纪君祥、戴善夫、李好古、孟汉卿、李行道、孙仲章、岳伯川、康进之、张寿卿、宫天挺、郑光祖、范康、曾瑞卿、乔梦符、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李致远,杨景贤、张国宾、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王子一、谷子敬、贾仲名、杨文奎。元无名氏所著有十二部;元、明无名氏所著有十一部。据编者自序,其家藏杂剧多秘本,又从黄州刘延伯处借得二百种,此百种杂剧即是从中选出的。卷首刊载元群英据《太和正音谱》所撰《杂剧目》。此书广搜博采,所辑剧本最为宏富,明、清以来各种杂剧、传奇没有超过它的。但体例不精,编次混乱,或同一作者之作散见于各集之中,或在同一集中亦前后杂出。本书对于撰者缺乏考核,《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对一些剧本的作者已经考定,臧懋循却依据失题撰者传刻本或抄本,亦不著作者姓名。《黄粱梦》本为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人合撰,却只题马致远。有些曲词编者迳自增删,有的还易以他调,更换其词,有的因原文繁复而大加删削,与原本相去甚远。此书有明万历刊本、《四部备要》本、涵芬楼影印本、世界书局排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本、中华书局1958年本等,中华书局1979年第三次重印时又作了校刊,是较好的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通城县志

    ①九卷,清盛治纂修,丁克扬增修。丁克扬,字琴溪,浙江萧山人,进士,官通城知县。县志自宋熙宁升镇为县后,邑人何隆于明弘治六年(1493)创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邑人舒大猷续修,崇祯九年(1636)

  • 毛诗名物略

    四卷。清朱桓(约1697-1763)撰。桓字勖为,又字拙存,浯村(今江苏宜兴)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八旗志》书馆纂修。乾隆三年(1738)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 黎里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徐达源纂。黎里者,吴江县东南之一镇,地广四里,周四十里,距县治四十五里。此镇居民稠密,物产丰富,文化甚盛。镇中有长廊三里余,行人雨中不张盖,环境异常优美。卷首为题咏、撰文、姓氏、考黎

  • 静惕堂诗集

    四十四卷。清曹溶撰。曹溶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粤游草》辞目)。曹溶学识渊博,诗文丰富。但诗文集起初并无定本,篇章多寡不一。有作三十卷,亦有作正集八卷、续集三卷,均不知何人所编。《静惕堂诗集》四十四

  • 警心类编

    四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条)撰。此书是张位罢相后所辑。所以书中多有老子谦退之旨、佛氏因果报应等。

  • 读书杂记余编

    即《读书杂志余编》,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王念孙生平事迹详见《广雅疏证》。王念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精通音韵训诂,撰有《读书杂志》一书,自嘉庆十七年(1812)以后,陆续刻板发行。死后

  • 柏斋三书

    三卷。明何瑭(详见《医学管见》条)撰。此书三卷,一为《阴阳管见》,一为《乐律管见》,一为《儒学管见》。大多好为异说,如论阴阳则以周子相生之说为不可信,且极诋《张子正蒙》及《邵子经世》诸书之过失。论乐律

  • 论语集注附考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人。著有《颐志斋丛书》。是书仅三十三节考订朱子《集注》,中间还杂引群书。是书未刊行,皆传抄本,误字很多。朱子《集注》一书,多遵古论,不

  • 四时气候集解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

  • 周易辑要

    五卷。清朱瓒撰。朱瓒字霑,全椒人。此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不讲河、洛,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曼。只是逐句诠释,辞义虽然洁净,但不精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