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曝余谈
见《偃曝谈余》。
见《偃曝谈余》。
十五卷首一卷。清郑玫纂修。郑玫字文玉,号虚舟,福建龙岩人,举人,康熙间任三水知县。为官善政,初上任时,三水因地势低水患最甚,其单骑四出,巡视基围,设法堤防,督劝修筑,自此基围高筑,田舍无恙,士民德之,
七卷。近人曹林撰。曹林字山公,湖北武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没有序例。卷一为《周易》,卷二为《尚书》,卷三为《诗经》,卷四为《周官》,卷五为《仪礼》,卷六为《礼记》,卷七为《春秋》三传。书中参考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
六卷。清薛传均撰。薛传均字子韵,江苏甘泉人。肄业于梅花书院,嘉庆时诸生。博极群书,词藻鸿茂,尤精于小学。著有《说文答问疏证》六卷。以《文选》多古字,又著《文选古字通疏证》。此书引《说文》以释《文选》,
一卷。明何彬然撰。何彬然,字文长,一字宁野,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约》一书。是书成于万历己未(1619)年间,其主要内容分为种法、审候、采撷、就制、收贮、择水、候汤、器具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以为数九则满,数六则谦,谦则益。所以大易总不外九损三,变为坤六。坤六益三,变为乾九。或乾九坤六交相损益,十有八变以成卦而已。自以为《易经》成卦之论至此而定,故以“定议”名之。《四
一卷。清江永撰。这是一部说明等韵学名词及原理的著作。书中凡十一辨,并附以一论。要点如下:①辨平仄。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平,仄声短。平声空,仄声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②辨四声。前人以“
四卷。明何良臣撰。何良臣《阵纪》四卷已有著录,此其又一著述也。此书分国本、国禁、兵本、兵秘、礼士、士遇、驭士、士品、握机、揣情、必虑、必克、将事、将诫、任将、军范、术占等十七目,计一百七十四篇。书中《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另有《周易学》,已著录。此书前有嘉庆十七年(1813)沈氏自记。是书杂引《司马法》、《逸周书》、《管子》、《吕氏春秋》、《尚书大传》、《大戴礼记》诸书,牵合附会,共分《沟洫》、《
① 六卷。明陈文焕(生卒年不详)编。陈文焕,字静庵,陕西临川人。官浙江严州(今建德、淳安、桐庐一带)府知府。是集成书于万历四年(1576),依《钓台集》旧本,续以后来诗文,凡六卷,别无发凡起例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