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经传通解

三十七卷,附《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廉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所至救廉革弊,颇有惠政。光宗时历职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淳中从祀孔庙。朱熹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家之大成,为南宋著名哲学家。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朱熹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皆有贡献。典学说博大精深,与二程并称为“程朱理学”,于后也影响深远。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朱子学说亦曾被韩侘胄视为“伪学”而加禁止。其著述可谓恢宏博大,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是书初名为《仪礼集传集注》。因王安石废黜《仪礼》,独存《礼记》,朱熹以纠其弃经任传、遗本宗末为意,乃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中有关《礼》者,皆附于本经之下,又兼取诸儒之注疏,编排修葺,晚年乃更定今名。朱熹殁后,嘉定十年(1217)刊版于南康。书中凡《家礼》五卷、《分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四十二篇,中间缺《书数》一篇,《大射礼》至《诸候相朝礼》尚未脱稿亦付缺如;自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凡十八篇,则仍为前草稿本,故用旧名《仪礼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其中又缺《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礼》第三十一卷以后,及《序说》一篇,可见此乃未成之本。所载《仪礼》诸篇,皆非旧次,亦颇有所厘析,如《士冠礼》之“三屦”本在辞后,朱熹乃将其移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词本总记于后,是书乃将其分入前面各章之下;未取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并立《廿子笄》一目,如此等等,于《仪礼》之原本体例,未免割裂太甚。然其分章表目,开卷了然,为研治《礼》经者所效法。朱熹卒后,《丧礼》及《葬礼》由其婿黄干续撰。成十五卷后黄氏又卒,此即为《续篇》之前十五卷。自十六卷始,则由朱喜学生杨复接手,至二十九卷乃成此书。两编合帙,凡六十六卷。是书虽出于三人之手,然前后脉络贯通,大旨尽出于朱熹一人。是编规模阔大,包举宏富,诠释详尽,可称古礼之大观。书中,朱熹对《仪礼》贾公彦疏多有删润,因明清注疏皆本于此《通解》,故使贾疏原貌失之殆尽,亦见其对后学影响之大。有天禄后月元刊本,明有正统刊本,吕氏宝诰堂刊本,振绮有明刊本,陆有宋刊本,《通志堂经解》本。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

  • 左氏讨

    一卷。左氏论一卷。明冯时可(见《左氏释》)撰。《明史·艺文志》各作二卷。二书以自己的观点,品评《左传》纪事的是非曲直,但往往失于迂曲。黄虞稷评论道:“《讨》不如《论》,《论》不如《释》。”二书原与时可

  • 谭苑醍醐

    九卷。明杨慎(参见《丹铅余录》条)撰。为考证辨论之作。书首有杨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自序,自序中说此书之所以取名“醍醐”,源于“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意为此书为晚年精心

  • 春秋臆说

    四卷。清吴启昆(1660-1733)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通经史,雍正时入明史馆。著有《周易臆说》、《春秋臆说》。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之作,对《春秋》一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前

  • 金华征献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撰。王崇炳字虎文,东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辑录郡人著述作《金华文略》。又著有《横山记》、《禹山记》等。《金华征献录》记述金华先贤,包括原籍金华而游寓他乡,或外地来金华

  • 杜诗捃

    四卷。明唐元竑(1590-1647)撰。元竑,字远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明亡,不食死,论者以首阳饿夫比之。著有《杜诗捃》等。是书为唐氏读《杜诗》时所作札记。唐氏所阅为

  • 吾庐笔谈

    八卷。清代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李佐贤著有《石泉书屋藏器目》等书。此书内容除了经史摘录评引、诗话之外,主要记载了一些联语、神怪之事。其中三、四两卷,专门评话诗词,主要是宋以后诗词,如明七子、清初六家

  • 陆词切韵

    ①一卷。隋陆词撰,清顾震福辑。日本狩谷望《倭名钞笺》谓陆词即法言,甚是。“词”与“法言”,名、字相应。隋唐间人多以字行,故字行而名隐耳。新旧《唐志》并著录陆慈《切韵》五卷,“慈”盖“词”之误字。自《广

  • 九家易象辨证

    一卷。清纪磊撰。此书是辨正九家易象之作。“九家易”,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称《荀爽九家集注》,荟萃了汉晋诸儒以象说易的著作,诸如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等。惜其书宋初散佚。

  •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四十卷。清奕诉等奉敕编修,陈邦瑞等总纂。咸丰五年(1855年)春,张秀眉在台拱厅(今贵州台江)率苗民抗税起义,两年之间连克台拱、清江、都匀、铜仁、思南等县,天柱、石阡等府县的各族起义军与之相互配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