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图

仪礼图

①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著述讲学。除著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於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六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是书认为研究《仪礼》者必须首先通晓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因此,兼采唐宋元及清诸儒之义,用经注加以推断。本书首先阐述宫室图以总挈大纲,而后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或左或右,按照此图来读《仪礼》,一举一动都极其清楚。此书还对吉凶冠服之制详加考订,图所没有表达清晰之处,又为之做丧。卷二以下,都依据十七图次第为图,从而使读经者,置图于左方,可以边读边阅,而揖让进退之节就可了然于心目间。审察杨复《仪礼图》于行礼仪节,未能粲然毕备者,较为详明。案:《仪礼》一经,已久成绝学,惠言能研究贯通,条理有序,不愧为穷经之目。只是《释宫》本来是李如圭之书,却误编于朱子集中。惠言对于天子诸侯左右房图引用《释宫》,而不知此并非朱子之笔,未免失于考证。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为此书跋,认为其断制过于自信,又认为其纂改杨信斋夹室之说为不妥当。大概方纲笃信朱子,复之礼图,以朱门为本,这是门户之见,不能认为是公论。察其持论,既然认为不能营造古人堂阶,目击其仪来申明自己之学说,那么,不寻求同时之古书来相互比证,如何能得其端倪。而又认为礼家以某经证明某经为通病,大概是其偏见,并非笃论。《史记》一书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可以订证《尚书》,《春秋列国世家》可以订证《尚书》,也可以订证《左传》,《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可以订证《论语》,《荀孟列传》可以订证《孟子》,墨子著有《古尚书》,又著有《百国春秋》,管子著有《周礼遗法》,淮南子著有《九师易义》,这在于善读者之钩稽细绎,参订互证,如何能一概抹杀,谓为不足以资考索呢?至于其谓辛敬堂驳惠言,不应当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足以为当今之专己自是者下砭。然而,惠言本来引用金榜《礼笺》之说,《大戴礼·盛德篇》说明堂云:“此天子之路寝也。”可见,自戴德开始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我们不能以此苛责惠言。惠言精于易礼,所著《易义》诸书,早已刊行,唯独此书至其没后,阮元从其女婿董士锡那里取得手稿,在嘉庆十年(1805)印刷成书,而且为之做序,对其极其推许。道光初年,元编刻《皇清经解》,对于惠言《易义》诸书,十采八九,只是此书未被采入,原因是此书版式阔大,图说或纵或横,恐怕缩刻时引起其原式紊乱。此书有嘉庆十年扬州阮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嘉荫簠藏器目

    一卷。清刘喜海藏。刘喜海,详见《长安获古编》条。据诸城王氏金石丛书提要中说,其家藏有各家金文目四卷,乃福山王文敏手编。书中著录钟四件、鼎十六件、彝八件、敦四件、盘二件、盉四件、鬲四件、簠一件、簋两件、

  • 唱经堂左传释

    不分卷。清金人瑞(1608-161)撰。人瑞字若采,号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负其才,肆言无忌。尝言天下才子之书有六:一为《庄子》,二为《离骚》,三为《史记》,四为杜甫律诗,五为《水浒》,六为《

  • 晚香堂诗钞

    二卷。《续钞》二卷。清俞兰台(生卒年不详)撰。俞兰台字荪环,后改定甫,明其志于诗书,终身不仕,年三十四而卒。《诗钞》收诗一百三十二首。俞兰台读书博览,凡水利农田,兵制之类皆留心讨究,又反复研究程朱理学

  • 玄言新记道德

    见王弼《老子注》。

  • 大学谊诂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近代散文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参与纂修《清史稿》,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

  • 弘光日录

    见《弘光实录钞》。

  • 植物图说

    四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植物图说》是一部植物学的启蒙读物。全书有图四幅,围绕这四幅植物图作者展开论述,每图及说为一卷。卷一为植物的根,主干、茎、管等输送系统;卷二论树草植物的叶片的各种

  • 推求师意

    二卷。明戴原礼(1324-1405)撰。戴原礼名思恭,字原礼(元礼),一字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和父亲戴垚同随名医朱震亨学医,又学医于罗知悌,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

  •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