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介休县志

介休县志

①十四卷。清王谋文纂修。王谋文字逵溪,浙江绍兴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介休县知县。按介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县史莲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王植重修,前者约而简,后者博而详。此编为三修。《介休县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星野、沿革、疆域、祥异;卷二山川、卷三学校、公署、坛庙;卷四田赋、风俗;卷五职官、宦迹;卷六至卷七选举;卷八封荫;卷九人物;卷十孝义、寓贤、列女;卷十一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志。此志整严详赡,堪称定本。如卷一沿革目,介休历来多变更,自汉以后,县倏而郡,郡倏而州,变易不定。旧志记述沿革时,均略而弗详。此志则考历代地理志,旁及《杜氏释例》,《十三州志》,《水经注》等书以参之,使废置昭然,阅者可了若指掌。②十四卷。清徐品山、陆元镈修,熊兆占纂。徐品山,浙江绍兴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介休知县,十四年(1809)因公离任,十七年(1812)复任,十八年(1813)因病告归,陆元镈,桐乡人,嘉庆十九年(1814)任介休知县。徐品山掌介休时,以邑志历四十余年不加修,曾属前任熊兆占草就,不久,徐品山告归,陆元镈继任,邀阳曲郑起昌、会稽陈廷球偕熊兆占取通志、府志诸载籍、日夕讨论校仇,补其未备,整其未厘,琐者并之,混者剖之,得卷十四。缮请邵仲田先生阅定,蒙许可,嘱再为搜罗。徐品山旋起病来晋,复与考订增益,遂成是编,二十四年(1819)秋付剞劂。《介休县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该编纂辑体例基本承袭王谋文志,其新异者,仅小关节目。如疆域门,旧志分类太多,此书将村乡、堡寨合为一目,祥异、兵氛合为一目,街巷、坊表、市集皆附于城池之后,以免小目繁多,琐碎。

猜你喜欢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 春秋要指

    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该书与《春秋正辞》、《春秋举例》二书同为庄存与诠释《春秋》之作。庄存与治《春秋》主《公羊传》家法。《春秋要指》一书的目的在于通过考证《春秋》经文及各家解说,以推

  • 纲鉴会编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

  • 大足县志

    八卷,清张澍修,李型廉等纂。张澍(1781-1847),字伯沦,又字寿谷、介侯、鸠民,甘肃武威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馆散,改任贵州玉屏、遵义,四川屏山、南溪,江西永新、泸溪等县

  • 杨子折衷

    六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

  • 高苑县志

    八卷。清宋弼纂修。宋弼字采臣,江南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县),拔贡出身,康熙六年(1667)任高苑县知县。《高苑县志》,创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葛臣,再修于万历年间冯文盛,此志为三修。康熙十二年,宋

  • 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清张庚谟纂修。张庚谟,曾任广元县知县。张氏任知县后,访求县志,得手抄本一册,病其略,闻邑人鲁氏有遗本,寻之亦不可得。乃于薄书之暇,广搜博采而成志稿一部。继得石法鲁增辑,仍以为略而弗确,乃

  • 云川阁诗集

    九卷。清杜诏(1666-1736)撰。杜诏,字紫编。江苏无锡人。少时曾从严绳孙、顾贞观游,得其指授。康熙四十四年(1705)玄烨南巡。诏迎銮献诗,特命供职内廷。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翌年钦赐进

  • 事类通考

    十卷。明刘叶(生卒年不详)撰。刘叶字芝华,饶卅(今江西波阳)人。本书集古今事实分类编辑。凡七十七门。以记事为主,中间加以评论,其体例或似札记,或似语录,或似对句。以“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十字,分别

  • 兵经百言

    见《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