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礼通考

五礼通考

二六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著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味经窝刊本。

猜你喜欢

  • 南邦黎献集

    十六卷。清鄂尔泰(?-1732)纂辑,鄂尔泰,字毅庵,满州镶兰旗人。西林觉罗氏。高祖屯泰,明朝开国初年率旗来到汪钦,授佐领。从此世代居住汪钦。康熙四十二年(1703)鄂尔泰由举人世袭佐领,授三等侍卫。

  • 乐圃诗集

    七卷。清颜光敏(1640-1686)作。颜光敏,字逊甫、修来、号乐圃。曲阜(今属山东曲阜市)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任国史馆中书舍人、礼部主事、考功司郎中、《一统志》纂修官等。好周游名山大川,

  • 古音拾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收古文或体及冷僻不常见之字,以平水韵编次,各注明出处。收罗甚为丰富,然冗杂繁冗,考证亦未精确。有《升庵杂刻》本。

  • 法华三昧忏仪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华三昧忏仪》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用以劝众归佛,教人恒以法华为宗。此忏仪共有五章:第一、劝修

  • 保康县志

    戲?紌a鬩舫9臏苢迲????,朖d4柖Nc蘍斟>藃x?}MOI??hY? (有唐鳦叢闝M硃撿 绢yQ憣莍窲柎遖??襻+嫴?熼R悀夼X廾?亮K.熘漈4露 B#覧EX 坸H5?Z

  • 吴川县志

    十卷。清盛熙祚修,章国禄纂。盛熙祚,浙江嘉兴人,贡生,荐举试用,雍正八年(1730)知县。章国禄,江西瑞昌人,进士,雍正九年(1731)知县。旧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县令周应鳌,康熙间二度相

  •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

  • 醉菩提

    二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钓鱼船》条。其事见于《西湖佳话》、小说《济颠传》、《西湖余志》等。本剧与《西湖余志》相同者较多。大意是济颠和尚俗姓李,名修元,为台州李赞善之子。一日与表兄毛太尉及李提典诣灵

  • 六诏纪闻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