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于肃愍公集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卒谥肃愍,万历中改忠肃。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具有较为通达的诗学观,主张作诗要创造,反对拘泥声律,一味模仿古人的作法。同时也注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人情,事理,情趣这几个方面。他的诗歌,就内容而言,能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能面对现实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鞭挞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盘剥。就艺术而言,其诗写得朴素自然,且有韵味。如《村舍桃花》:“野水萦行石径斜,筚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意态自然,俊爽可诵。于谦一生著述甚多,但经祸变之后,多已散佚。传世各本,多为后人辑录,故卷数多寡不一。《四库全书》著录本,是从明天启年间杭州知府孙昌裔辑刻本录出,此即《明史·艺文志》载李宾所编之本。计奏议十卷,分为北伐南征离行三类。后又得于谦诗一卷,杂文一卷,加之孙昌裔辑刻本之奏议十卷,共十二卷。今存《于肃愍公集》八卷,乃嘉靖年间河南大梁书院刻本,其中诗六卷,文二卷。此本有诗文而无奏议。前有监察御史简霄所作序文。版心下方有大梁书院四个字。以此本与四库本对照,二本中诗文次序互异,且此本所载篇计明显多于四库本。如卷一之首的《上元观灯赋》四库本中未载。又如,此本所载祭文有十一首,而四库本中仅有《祭亡妻淑人董氏》一首。其余的《五七祭文》《寒食祭文》《七夕祭文》《祭河神文》《祭虾蟆石文》《祈两丹城文》《祭赵尚书文》《祭土地庙列位神祇文》等十篇,四库本中均未载。这是此本优于他本之处。但因其所作诗文散佚太多,故不能无一遗漏。如《山西通志》中所收《复大同守御疏》《烈石祠祷雨感应碑记》等,此文及四库本均未收。这说明,此本虽较四库本多,然其中仍将其文全数搜集。有嘉靖刻本。

猜你喜欢

  • 娄子敬文集

    六卷。明娄枢撰。娄枢,字子敬,河内(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官至广宗县知县。集中杂著,颇留心经世之学。其论《资治通鉴》,专以首篇命晋大夫为诸侯立论,虽亦有所见。而以此一条遂

  • 金匮悬解

    二十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张机《金匮玉函经》主要以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来治疗内伤杂病。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对《金

  • 蒲室集

    十五卷。元释大诉撰。大诉字笑隐。生卒年不详。居杭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此集诗六卷,文九卷。前有虞集序,谓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沈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

  • 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

    三卷。清丁谦撰。丁谦,字益甫,又字广文,浙江仁和人,清光绪年间任象山县司校。丁氏在象山任教期间,以实事求是之学,课士多有成就,暇日读诸家书,病其疏舛,对有关古今中外地理著述为之疏通考证,著述颇富。著有

  • ■书堂笔录

    六卷。清代郝懿行撰。此书分“记异”、“志怪”、“博闻”、“绎古”、“砭俗”五类。内容有的作者根据见闻随笔而录,有的是转抄于古籍,有的条目还附有作者的考证。有《郝氏遗书》本。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

  • 急就篇

    四卷。西汉史游(生卒年不详)撰,唐颜师古(581-645)注,宋王应麟(1223-1296)音释或补注。《汉书·艺文志》注称史游为“元帝时黄门令(宦官)”。原名《急就章》,简称《急就》,汉初的童蒙识字

  • 海上青楼奇缘

    见《海上花列传》。

  • 训纂篇

    一卷。汉扬雄(前53-后18)撰。清马国翰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法言》、《太玄》、《方言》、《训纂

  • 欧阳文粹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1163),上“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