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史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世研究古代书法名迹的重要参考资料。米芾书学羲之,颇负盛名,见多识广,尤擅鉴别。是书收录王羲之、王献之及陈僧智永帖甚多,辨别亦精细,如襄阳魏泰收虞世南书一条,考证为智永之真迹;而钟绍京书及欧阳询草书则往往被误题为智永书,作者亦予改评。其中对《黄素黄庭经》之流传渊源,广征博引,不厌其烦,令人信服,尤其是引用李白之《送贺监》诗,更添意趣。又如在尽叙王羲之“黄麻纸十余帖”之辞时,亦详细列举欧阳询“故事十余帖”、张颠“绢帖一卷七八张”,可谓同类并举,阐释疑问,足资后人收藏品鉴。中间所引诗文,远超于鉴赏翰墨之外,成为后世文学之依据。卷末附有品论私印一条,认为“画可摹,书可临而不可摹,惟印不可伪作,伪作必异”;继之历引当时“三省银印”、“御史台印”、“宣抚使印”之以篆为印的休咎遭遇,证明“人家私印,大主吉凶”,故可依印占卜官之休咎。据考我国古代尝有《相印法》等相印之说,依是书所言,米氏对此似深有见地,且对印之大小、印文之粗细与书画之间的密切关系亦颇有研究。《书史》识别精微,评论允当,是艺术史上一部颇具资料价值的书法评论著作。是书有《百川学海》本、《书学汇编》本、《书苑》本、《说郛》本、明翻宋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 漆雕子

    一卷。周漆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云:《漆雕子》十三篇。《注》谓漆雕子“孔子弟子,漆雕启后。”佚久矣。考《仲尼弟子》,有漆雕徒文,漆雕开、漆雕哆,而漆雕开为著,或作漆雕启。启名

  • 健松斋集

    二十四卷。《续集》十卷。清方象瑛(1632-?)撰。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今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方象瑛幼即天资颖异,九岁能诗,十岁作《远山净赋》,令见者惊异。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

  • 圣门乐志

    一卷。清孔传铎撰。传铎字振路,一字霁窗,系孔子六十四代孙,顺治、康熙年间袭封衍圣公。此书系作者为汇集圣庙祀典乐事而作。书中分目为:音器谱法、歌章四曲、迎凤辇曲、朝元歌、引导乐图、就位转位式、舞谱、乐器

  • 自靖录考略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

  • 邱海二公文集合编

    十六卷。清焦映汉、贾棠撰。焦映汉、贾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集为焦、贾二人于琼州为官时所刻邱浚、海瑞诗文合集。凡十六卷。邱浚《琼台类稿》本七十卷,此集选定十卷;《海瑞集》有自作的稿引,不着卷数,此集定

  • 风俗通韵

    一卷。清倪玉华撰,李步衢校读。这是一部表现清代山东滨县一带方音的著作。初名《随乡读韵》,以济南程伯侃氏有《随乡读韵辨》,始改称《风俗通韵》。是书以乡音为主以合韵音,凡音之不出本韵者则从俗,音之出乎本韵

  • 增补七巧图完璧

    不分卷。清佚名撰。按其叙跋凡例,或署梅隐山人,或署片云居士冯氏。此书凡汇七巧图通别两种版式。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四月、次年刊版得月斋,与桑下客之《七巧图合璧》相辅以行。此图原七百有余,除去前刻己

  • 静惕堂书目

    一卷。明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御史,对宋元人文集有浓厚兴趣。是编又称《静惕堂宋元集书目》,即曹氏所藏各代诗文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