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乡礼合编

乡礼合编

三卷。朝鲜正宗二十年丙辰李秉模等奉命纂辑。李秉模(生卒年不详),字彝则,号静修斋,德水(今地不详)人,畏斋端夏之玄孙,英祖四十九年癸巳中进士,不久即登文科,官提学;又迁兵曹判书,正祖朝拜左相,升领相;十年丁未谪益山,十一年戊辰卒,谥曰文肃。正宗二十年丙辰,值慈宫周甲之期,于奉寿堂举行贺筵,并于洛南轩招宴还历以上文武官僚,以明虞庠养老之古义。于是始命奎章阁直提学李秉模同提学尹蓍东以下七人编辑此书,颁之全国,以期古礼之复兴。是书首有正宗《御制纶音》,云:“予又思之,一曰礼行,风动四方,惟乡饮酒近之。是礼也,休老而劳农,导欢而序齿,明贵贱而辨隆卑,正身安国之要,率以是兴也,予小子其敢不修述焉。然乡约之于化民成俗,亦易为力,朱夫子盖尝月朝读约,三代之制如复可见,予故曰,因今之民变古之俗,被之以仁义,示之以本质,乡约之效不差于乡饮酒,此亲亦不可不讲而明之。机务之暇,汇成《乡饮仪》、《乡约条例》,欲其委曲周挚,文质具备。”于此可略见作是书之旨。是书卷一为《乡饮酒礼》,卷二为《乡射礼》,《乡约》,卷三为《士昏礼》、《士冠礼》,而以《纶音》总叙,列于编首。是书大抵缀合古今礼书及子史政书之有关乡礼者,各依其类,撮为一编,如《乡饮酒礼》之据《仪礼》、《礼记》、《开元礼》、《宋史礼志》、《大明集礼》、《国朝五礼仪》、《乡约》之据蓝田吕氏《乡约》及朱子增损吕氏乡约,搜罗排比颇为赅洽。又总叙一篇,于周礼乡饮酒礼之源起及历代之仿行事迹,网罗详备,尤足资读者之参考。惟其中于古今异同之辨、因革损益之宜,皆不加论断,但知排比旧文、分类抄袭,则不能不说是一缺憾。是书有奎章阁活字本。

猜你喜欢

  • 青门集

    三十一卷。清邵长蘅(1673-1704)撰。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江苏武进人。天性颖悟,读书目睹数行,十岁补诸生,因事除名,束发能诗,弱冠即以诗和古文辞闻名于世。康熙年间客游京师,和施

  • 诗经精华

    十卷。清薛嘉颖撰。嘉颖字悟村,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是书除宗朱熹《诗集传》外,则尊乾隆所修《诗义折中》。朱氏《诗集传》论诗,一篇之主旨,多在每诗前数句下,此书则列于篇末《集传》之下。之后列有音释,多

  • 扬州十日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王秀楚撰。王秀楚,江苏江都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为史可法幕僚,其余事迹不详。《扬州十日记》中所记为王秀楚亲身所历,目所亲睹之事。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破扬州,烧杀抢掳,城中百姓无一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

  • 王节悯公遗集

    二卷。《附录》一卷。明王道焜(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王道焜,字昭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年)举于乡,后迁南雄同知,因知光泽县时境内安定,有政声,后死于战乱。乾隆四十

  • 白雪楼诗集

    十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生平详见《诗学事类》及《李沧溟集选》辞目)。此集凡十卷。刻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犹在《沧溟集》之前。前有魏棠序。又有拟古乐府序二篇,一为历城许邦才撰

  • 随村遗集

    六卷。清施瑮(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施瑮字质存,号随村。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岁贡生。施闰章之孙。其集由杭世骏编辑。其诗酷似其祖,而风格则稍逊,边幅亦狭窄。有人评价认为根柢之深厚亦不及其祖。有清刊

  • 黄帝阴符经集注

    见李筌等《阴符经解》。

  • 平水韵略

    五卷。金王文郁撰。详见“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 易数偶得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将算学与周易相互结合,以阐明易数之大旨。他认为算学与《周易》是相通的,数皆以天地为本,凡演数皆阳顺阴逆、以参天两地为用。数由心生,始于一,本于一,以致无穷,易数与《九章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