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经说

九经说

十七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学者称为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散官主事,历官兵部主事、礼部、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职,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庐州府志》、《江宁府志》等书。自告归后,主讲江南、梅花、紫阳、敬敷、钟山等四十余年,桃李众多。姚鼐早年从师世父姚范和刘大櫆。工为古文,创桐城学派,所作文高深简古近于司马迁、韩愈,清丽流畅又近于欧阳修、曾巩。治经博采汉儒之长,而折衷于宋,以程朱为宗。认为孔子没而大道微,在秦朝焚书灭学之后,汉儒各有师承,而通儒又能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长去短,使孔子之道不致中断,功不可没。东汉以后,杂以谶讳;魏晋之间,徒尚空谈,以清言为高要,以章句为尘垢;唐一统天下,兼集南北众长,定为义疏,明确统贯,而所取或是或非,未能折衷;赵宋之世,程朱继出,颇得圣人精深之旨,群经略有定说,且修己立德,践行其言,因而为后世仰慕,纷纷从而宗之。元明之际,著为功令。当明朝佚君乱政屡兴,士大夫却能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代久而后亡,都是宋儒论学之功。因此,姚鼐对那些想要舍弃程朱而独宗汉儒的学者,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极力主张“义理、辞章、考据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辞有所附,考据有所归”(《清儒学案·惜抱学案》)。除本书外,所著尚有:《三传补注》三卷、《老子章义》二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文集》十六卷、《诗集》十卷、《书录》四卷、《法帖题跋》一卷、《笔记》十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传补注》一卷、《穀梁传补注》一卷等,编有《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本书是姚鼐解经著作,撷取儒家经籍中有关内容,列为专题,考证其实,辨析其义,阐发其理,对前人所述择善而从。序目后有陶定申所作记。全书包括《易说》二卷、《书说》四卷、《诗说》一卷、《周礼说》三卷、《仪礼说》一卷、《礼记说》三卷、《春秋说》一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所取属某经某条,则在该经名及条目下加一“说”字,即作为其专题,每经先概述该经源流,包括传卷分合,诸儒研究概况。每经数条或数十条不等,先举各家传说于前,次参己说于后。各说对汉儒传注与宋儒义理兼收并蓄,遇有疑点则择善而从。如《尚书说》多采程朱之说,同时指出程朱某些见解来自汉魏学者,又认为今所传古文《尚书》,朱熹最先发现其假,后人循此考寻,到阎百诗等人,尽发臧证,是非大明。不同意那种既认为伪古文《尚书》不是真本,又承认其所说之理惬当的观点。《荡荡上帝说》认为,朱熹不用旧说,意似迂曲,且与诗意不贯,不如《毛诗》所说贴切。《公子有宗道说》认为郑玄说经,已得其义,但宋儒不能详其本义,舍弃郑玄以致于妄。《诗说》论《关雎》篇,认为朱熹《诗集传》以为宫人美后妃之诗,确不可易。其《易说》专以程朱为宗,如《翰音登于天说》,程说登于天的,是其声音,朱说鸡称“翰言”,句意是鸡要登天。姚鼐认为以程说为是,而程朱之说实出自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姚鼐上溯李书,下考程朱本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择善而从。本书以征实获得学术界好评。陈澧曾称:“姚姬传《九经说》,实有家法,过望溪远甚,虽学海堂《经解》不收,要自可传。”有《惜抱轩全集》本,同治本,光绪本,民国本。

猜你喜欢

  • 九华纪胜

    二十三卷。清陈蔚撰。陈蔚,著有《齐山岩洞志》(详见《齐山岩洞志》条)。九华山志,旧有明苏万民、顾元镜、清吴光锡、李灿等人先后所撰数种。陈氏以旧志多有欠缺,故订伪补漏,徵信阙疑,删繁词,益近事,而成此书

  • 史记法语

    八卷。宋洪迈编撰。洪迈(1123-1202年)字景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乙丑(1145年)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端明殿学士,著有《南朝史精语》、《经子法语》、《容斋随笔》、《夷坚志》等书。《史记法

  • 中国文法讲话

    近代刘复撰。刘氏生平著述,见《中国文法通论》。是书系未完稿,据刘氏卒后讣告所载刘氏著作目录,题此书为《中国文法讲话》上卷。据刘氏自序云,是书系刘氏“应书坊之请,编辑以供高级中学生之用者。”故例句文言、

  • 峡云阁存草

    七卷。《后存草》七卷。明魏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魏浚著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其诗本四十卷,

  • 梁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诗纂修。朱言诗,东湖人,曾任梁山县知县。梁山西魏置梁县,属万川郡。后周属巴东郡,隋属信州。唐初属南浦郡,后改属万州。宋改置梁山军。元升为州。明洪武七年(1374),省州入梁山,编户十

  • 黑龙江乡土录

    二十五章。民国郭克兴编。郭克兴字起衰,黑龙江省讷河人。《黑龙江乡土录》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全书二十五章,分为:第一篇方舆志,下分六章;释名、沿革、总论黑龙江、绥兰、黑河和呼伦四道;第二篇部族

  • 定远县志

    六卷,清姜由范修,王镛纂。姜由范,曾任定远县知县。王镛,孝廉。定远于雍正八年(1730)复县。旧志无存。乾隆年间欲修县志,然未成。嘉庆十六年(1811)复事纂修。其后道光及同治年间曾先后两修。兹编则为

  • 寻乐编

    一卷。明毛元淳(生卒年不详)撰。毛元淳,字还朴,一字婴中,松阳(今浙江省遂昌县)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此书是毛元淳所撰之语录。自序中说:“慕周茂叔寻孔、颜乐处,遇会心辄便记录,故以寻乐名编。”

  • 职方考镜

    六卷。庐传印撰。庐传印,湖广祁阳(今属湖南祁阳县)人。传印少负卓颖之才,久试不第,年入四旬,遂放浪形骸,遍游名迹,参照《大明一统志》,写成《舆地一览》一书,署勅赠逸史文翘庐传印汇编。后十余年,其子庐奇

  • 六礼疑辑

    三十三卷。(前集十五卷、后集十二卷、别集六卷。)未著明编者。本书选取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等《仪礼》的六礼,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辨析疑难,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书分前、后、别集。前集、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