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①二十卷。明孟楠修,蒋奇鎛纂。孟楠字伯茂,河北大名府浚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三十一年(1603)任乐安知县。蒋奇鎛,邑人。乐安志,创修于明成化间知县沈清;一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王本固,此志为二修。孟楠宰乐安五年,政通人和,惟以邑志残缺,文献湮没为憾。就与邑之耆绅儒士蒋奇鎛等谋,拟重纂县志,辑成一地之文献。后闻知邑中博学张四维、张孔思,曾订嘉靖旧志而扩充之,稿藏在笥,尚未付梓。就取其稿本阅览,然时已逾二十年,典章制度,风俗民情,均有不同。故重为增补辑缀,经历数月而告竣。《乐安县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全书二十卷,二十门,分为:沿革,疆域,地理,建置,风俗,城池,田赋,公置,学校,兵防,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节孝,祀典,艺文,恩命,杂志。卷末附八景,此志体例完备,叙述简洁而扼要,取材精审不苟。是一部基于旧志而又有所创新的方志书。②二十卷。清李方膺纂修。李方膺(1695-1754),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禊湖、白衣山人、桑苎翁。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为扬州八大家之一。雍正七年(1729),以秀才授山东乐安知县。十年(1731)升任营州知州。著有《书画记略》、《仓山文房集》、《桐阴画论》及雍正《莒州志》等。为人傲岸不羁,离任后穷老无依,卖画以资衣食。曾寓金陵借园,又号借园主人。善松、竹、梅、兰,偶尔也画虫、鱼,纵横跌岩,不拘绳墨。雍正初年,李方膺莅任,见邑志自康熙六年知县欧阳焯修后,又六十年未予重修。旧志记载缺如,文献莫征,就取旧本重加厘定,汰其重复,正其纰缪,增补其六十年未载的事迹,历时数月,新志成。《乐安县志》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全书二十卷,分为:卷一星野附图考;卷二建置附疆域;卷三川泽附堤桥;卷四城池附市镇;卷五田赋附盐法;卷六公署附铺递;卷七学校;卷八兵防附海汛;卷九职官;卷十选举;卷十一宦迹;卷十二人物;卷十三恩荣附坊表;卷十四列女;卷十五风俗;卷十六物产;卷十七祀典附祠墓;卷十八五行;卷十九杂记;卷二十艺文。此志义例简明,考据精详。叙述则根据古籍,增以新事,每志前有小序,后附以论,均考证精核,为山东名志。③十三卷,首一卷。民国李傅煦、陈同善修,王永贞纂。李傅煦,肥城人,民国初年乐安县县长。陈同善,继李傅煦为县长。王永贞,邑人。乐安县志自雍正十一年知县李方膺修后,距其时已近二百年未再修志。李傅煦任县长后,慨叹文史湮没,欲网罗散失,正好邑之缙绅,也以兴废补缺为请,乃设馆纂修,聘王永贞为编辑,以李方膺所纂旧志为蓝本,广征旁采,遂成新志。《乐安县志》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全书十三卷首一卷,分十二门,图十一幅,表十一,起自唐虞,迄于当时,逸事遗文,皆详载。为:舆地志;古迹志:故城、名胜、金石、寺观、丘墓;建置志;行政志;礼俗志;学校志;兵事志;职官志;登进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按乐安入民国后改名为广饶,而此志所记,止于宣统三年(1911)。无民国事迹,故仍称乐安,以尊重事实。此志叙述详备,考证精审。其可称赞之处有一,删损得宜。如一般县志,必具八景,勉缀以诗,此志则一律删除。足称为名本。

猜你喜欢

  • 犍为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吕朝恩、王梦庚纂修。吕朝恩,顺天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历官犍为县知县、酉阳直隶州知州。王梦庚,浙江金华人,拔贡,曾为犍为县知县。嘉庆十六年(1811),大府奏修通志,檄调各州县志,

  • 易古文

    三卷。清李调元撰。调元字雨村,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潼商道。尝辑有《函海》一书,并著有诗集诗话等。此书凡三卷,据其自序云:“讲易之余,多集古本,互相考质,其有文字异同之处,随时笔

  • 太极图说注解

    无卷数。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此书作于康熙初,旨在发明朱熹《太极图说》之注。其论性,谓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于善之中,微分差别,若谓之有恶则不可

  • 晚书订疑

    三卷。清程廷祚(1691-1767年)撰。程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初,曾以诸生举博学鸿词,未入等,后遂不复应乡试。其学以颜元为主,亦尝问学于李塨。

  • 道德真经新注

    四卷。唐李约(生卒年不详)撰。李约,字存博,号萧斋。唐肃宗、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官至兵部员外郎,善书画,通音乐,当时颇享盛名。撰有《道德真经新注》四卷。《道德真经新注》,又称《道德经新注》。唐人研究《

  •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

  • 节品出典

    五卷。王复礼撰。王复礼,清康熙年间钱塘人。《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均未著录其书。据《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钱塘王复礼撰、无刻书朝代,约康熙壬午(1702)杭城尊行斋刊。”

  •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 浦城遗书

    十八种,一百十七卷。又名《浦城宋元明儒遗书》。清祝昌泰编。祝昌泰,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官直隶知府。是书收浦城先达著述,包括自他邑迁来浦城及曾住浦城后迁往他地者之著作。十八种中,宋人著作十五种,元人著

  • 河防记

    一卷。元欧阳玄撰。欧阳玄,字原功,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县)人。初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诏修辽、金、宋三史。元顺帝至正二年归德府睢阳县黄河为灾,三年河决白茅口,四年河